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2019-09-24 10:52:51|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9月23日,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18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来一场振兴农业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来,贵州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振兴、产业扶贫相结合,采取超常规举措,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的革命性转变,推动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聚焦脱贫攻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贵州省通过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发展加工、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等龙头作用,通过合作社带动广大农户及贫困群众,实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坚持精准利益联结,通过强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让贫困群众不仅仅收益租金、薪金,更有股金分红,确保贫困群众稳定、持续获得收益。

  坚持党政主抓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省委、省政府将农村产业革命作为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深入抓,采取超常规举措高位强力推进。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题听取农村产业革命汇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研究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意见》等“1+3”文件,坚定不移将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推进。

  创新制度机制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今年,贵州陆续出台《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联席会议制度》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等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联席会议的召集人,12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领衔推进茶叶、食用菌等12个特色产业,一个产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专家团队,制定一套推进方案。市县两级参照建立领衔制度和工作专班,推动了资源高度聚集、力量高度聚合、政策高度集中,形成了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良好工作格局。

  突出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贵州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农民增收等,在全省选择了茶叶、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石斛、水果、竹子、中药材、刺梨、生态渔业、油茶、辣椒等12个重点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集全省之力大力支持。各地根据实际,在聚焦12个重点产业基础上抓好贯彻落实,实施“一县一业”,统筹做好产业规划、品种布局,不断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拓展市场销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贵州坚持主导省内市场、抢占省外市场,推动订单化销售,开展农产品进机关、学校、社区、医院、企事业单位、超市、军营“七进”活动,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基础定单。实行平台化对接,不断搭建农校对接、农企联盟、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餐对接等平台。依托大数据优势,发展电商化销售,推动线下与线上有效结合。开展市场化营销,组织开展大型博览会、推介会、展销会等,帮助贫困地区生产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户打开销售通道。主动对接上海、广东、深圳等对口帮扶市场,通过改进我省农产品的品种和档次,持续稳定占领省外市场。今年茶叶、水果等产业或单品供不应求,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强化技术服务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我省按照“一个重点产业、一个技术团队”的要求,在全国聘请7位院士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强化科技攻关;在省内组织13010位专家(研究员、农艺师、兽医师等)建立12个特色产业专家团队,实施指导培训,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深入实施“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推动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面向基层,特别是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组织了1.2万名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对12大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实现每个合作社和500亩以上坝区技术服务团队全覆盖。

  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9%,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6元,比上年增长9.6%,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粮食产量达到1059万吨,肉类总产量209.81万吨;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6万亩,经济作物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粮经比调整到35∶65。同时,农村产业革命带动农户204万户788.2万人,人均增收2604.6元,其中带动贫困户45.5万户160.8万人,人均增收2348.4元。

  2019年,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强力推进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2个特色农业产业均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农业增加值935.22亿元,高于全国(3.0%)2.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4元,名义增长10.3%,增速保持全国前列。(记者 刘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