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20年计划完成15万亩百香果种植任务

2019-12-30 09:39:03|来源:人民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12月29日电 12月28日,记者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获悉,2020年,贵州将继续加大对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县在资金、技术及经营主体上的培育力度,帮助引进企业建设现代化的育苗工厂和百香果原浆加工厂,建立50亩以上集中连片百香果基地档案,确保完成15万亩百香果种植任务。

  近年来,贵州水果产业总体呈现规模继续扩大,产销平稳有序,辐射带动强劲的良好态势。蓝莓、李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猕猴桃、火龙果种植面积稳居全国前三,百香果面积挤进全国前三。预计到12月底底,全省水果种植面积805万亩,产量460万吨,产值300亿元。

  2019年,贵州水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省级水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县和贫困,对贫困县(含深度贫困县)支持资金占总资金的90%。水果产业带动农户533.3万人,其中,贫困户12.5万户,贫困人口数37.1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3.9%;2019年,水果产业农民务工总收入达180亿元,增加值158.4亿元,同比增加16.3%和33.9%,带动贫困户人均收入5203元,人均增收2970元。

  聚焦“4+2+N”重点发展树种,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纵深推进水果产业发展。形成以“两江一河”为重点的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水果产业带,黔中至黔西北猕猴桃产业聚集区;以黔东南麻江、丹寨为核心,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六盘水等市州多点开花的蓝莓产业发展格局。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市场渠道不断拓展。通过不断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推动黔货进港进澳,试点推进省内“贵州精品水果展示销售点”建设,推进贵州精品水果进景区、高速服务区。目前,荔波古镇、丹寨万达小镇景点、丹寨兴仁服务区、安顺龙宫服务区等展示销售点已建成并挂牌营业。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和东西部协作以及对口帮扶机遇开辟省外销售市场。

  技术支撑保障持续强化。建立健全“专班+专家+企业+合作社+农户”技术支撑体系,建立项目调度制。成功举办首届水果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大赛促大训,培养“六讲六干”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启动水果产业“冬季充电”培训工作;由邓秀新院士领衔的8个省级专家服务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开展水果“清源”行动,旗帜鲜明禁用除草剂,禁止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药”,减少果园化肥农药使用量。

  2020年,贵州计划完成15万亩百香果种植任务。同时继续扎实推进现有果园的提质增效。积极开展现有果园的冬春管理工作,充分挖掘现有果园的增收潜能。重点做好纳雍县玛瑙红樱桃提质增效及产销衔接工作,力争贵州精品水果春季上市“开门红”,助推“黔货出山”,助力“脱贫摘帽”。帮助纳雍县整合资源,建气象站和冷链运输系统及电商营销系统,将厍东关乡作为樱桃产业技术核心示范区、销售集散区、人才培训中心等进行打造,做好樱桃自然灾害和价格保险工,加大宣传力度,算好经济效益账,鼓励经营主体使用嫁接苗,减少压条,在化作乡景区周边和厍东关乡樱桃园套种中药材头花蓼。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地方传统品种、特色优势品种鉴选与开发,加快优新品种引进,筛选、储备、推广一批适销对路、品质优良的品种。加强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种植及育苗企业合作,推进省级果树种质资源圃建设,围绕重点县建设种苗生产基地,形成由果树品种选育到母本园、采穗圃和种苗繁育圃的生产体系。

  强技术服务、抓主体培育、促产销衔接。分级建立贵州精品水果专家团队,分层次加强专业队伍人才建设,探索建立水果产业发展导师制,形成贵州精品水果技术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造产销联合体,突出产品特色,强化市场运作,开展品牌建设,努力提高产销衔接能力和市场竞争。继续推进贵州省精品水果展示销售点建设,通过市场运作,遴选出一批市场认可、受消费者欢迎的精品水果品牌,挤占水果高端消费市场,倒逼生产端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种植。结合“三变”改革,统一土地流转、产业开发和品牌设计,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实行公司化经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推介模式,在大中型城市举办推介会,推进黔果出山,组织产品“走出去”,扩大影响,拓展市场。(孙远桃 实习生 王玲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