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基建提速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动力”
贵州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
引言
当下可为,未来可期。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下,新基建项目已成为当前贵州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提速器”。
2020年2月,《贵州省5G发展规划(2020-2022)》《贵州省大数据战略行动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2020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全省5G网络建设,实现市级以上核心区域5G覆盖。截至目前,以5G网络覆盖为契机,我省初步形成了“网络+应用+产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5G建设格局,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2303个,实现有序起步。
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不仅有领衔新基建的5G技术,还有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区块链、智慧城市等领域各类项目持续推进,全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正在提档升级。
贵州移动:5G建设加速
近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在贵州移动调研5G网络建设发展情况时,再次强调要积极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5G全产业链发展,构建5G融合生态,不断创新5G技术成果,孕育出更多的经济转型新动能,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作为我省5G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在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加快复工复产的新阶段,贵州移动更开足马力,按下移动“5G”建设加速键,全力推动5G为各行业的赋能赋智,助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刻也不能停,一天也不能耽误”,贵州移动始终将5G建设作为公司的战略引领。在疫情最严重期间,贵州移动5G建设仍不停歇,采用“极速建设”模式,千方百计调集人员,组织了13支共126人的党员突击队,以平均1天建7站的进度,完成了427个5G基站的建设。复工复产后,按照“跑出加速度、再创新标杆”的理念加速建设推进,全省复工复产人员共计3890名,整体建设生产力已100%恢复,共有146支队伍投入到5G项目建设当中,建设进度提速到1天建37站。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5G基站1407个,已率先在遵义、安顺、黔东南、铜仁、六盘水、黔西南6个市(州)实现了5G县县通。
下一步,贵州移动将持续提升建设速度,力争达到1天建60站,全力推进5G网络县县通。实现全省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和县城核心商圈、高校、县政府机关、工业园区等市场发展重点区域覆盖。
贵州联通:以5G为牵引支持“数字贵州”建设
贵州联通在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多措并举,积极行动,不断加快步伐。抓牢5G新时代,充分发挥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
自2018年通信行业启动5G网络布局以来,对于5G建设及应用创新,贵州联通一直在路上。
此前,贵州联通与贵阳市政府大数据委共同成立了“5G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并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行了5G实验网首通发布会,宣布成功完成三个“第一”,即在省内建成了第一个5G基站,下载了第一个5G数据,打造了第一个5G应用创新联合实验室。
此后,贵州联通又携手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贵阳市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发布全国首个5G实验网综合应用示范项目,12项5G应用示范项目在数博大道正式启动建设。全国首个5G实验网综合应用示范项目的成功发布。
记者从贵州联通了解到,2020年贵州联通通过共建共享将实现中心城市5G网络全覆盖,贵州联通将保持5G应用优势,聚焦数字工厂、政务服务、数字校园、工业互联网、数字社区、智慧医疗六大方向打造5G应用场景,助力产业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百姓生活。
据了解,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第一节点早在2014年9月由贵州联通建成,是全国首个实现政府数据统筹存储、统筹共享、统筹标准和统筹安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全省政府数据集聚、融通、应用的重要支撑,主要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云计算、云储存、数据库、云安全及数据共享等服务。
目前,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第一节点已向全省各级政府提供政务信息化、大数据应用系统开发、政务数据资源库建设、数据治理及安全防护服务,可满足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据统计,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第一节点共承载了171个省级用户单位,部署了472个应用系统,整个平台使用率已达90%以上。
5G,让未来生长。下一步,贵州联通将以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深耕5G,充分发挥自身在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助力贵阳成为全国首个全面覆盖5G的城市。支撑贵州“放管服”改革、“一云一网一平台”和“数字贵州”建设,助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记者 彭耀永)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