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动能强劲
2022-05-18 10:19:41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周经韬

  “店内人来人往,车主提车喜气洋洋。”“五一”假日期间,贵州省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升温,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良好势头。

  今年一季度,贵州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227.1%。贵州经济智库核心专家刘毅表示,贵州新能源汽车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走强的趋势已经形成。

  市场:乘用商用购销两旺

  “3月份新能源汽车订单较2021年同期翻了3倍多,有很多车主来订车,还要等车到货。”贵阳市孟关汽贸城比亚迪4S店负责人杨曦说,今年以来,消费者进店量较同期大幅上涨。

  另一边,以商用网约车为主打的贵州孟关埃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孟关埃安)新能源轿车订单不断。今年以来,孟关埃安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订单已突破300单,与传统燃油车销量基本持平,而2021年新能源车型销量相对落后30%。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风口。随着贵州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更受欢迎。”孟关埃安总经理伊贝尔说。

  终端销售成绩亮眼,制造业供给表现同样不俗。一季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万达)总计销售各类客车650辆,销售金额达到4.8亿元,同比增长199%。以生产环卫、物流、冷链等城市专用汽车的贵州长越科驰制造有限公司一季度售出600台纯电动车,产值突破3000万元,相当于2021年半年的产值。

  乘用商用新能源汽车供给端数据显然与需求端一致。今年一季度,贵阳市新能源车注册登记总业务量为6078辆,同比增长428%;平均每天新能源车注册登记量为103辆,同比增长415%。

  根据贵州印发的“支持在全省推广应用甲醇汽车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到2022年底,力争甲醇汽车保有量达2.05万辆。到2025年底,甲醇汽车保有量达5万辆。

  制造:构建全产业发展体系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带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最近两年,新崛起的新能源赛道愈发‘拥挤’,造车新势力与许多传统车企制造厂商纷纷入局,市场分层竞争激烈,对于贵州本土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奇瑞万达总经理助理李洪达说,本土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去年底,随着宁德时代“换电”项目落地贵州,进一步完善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

  而此前,贵州引进奇瑞万达、吉利、弗迪电池等龙头企业,支持培育安达科技等一批本土企业壮大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及原材料等上下游汽车产业链布局。

  从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来看,无论是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开阳布局的磷系新材料生产基地,还是贵州振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规划并探索铬系新材料在液流储能领域的全新应用场景,贵州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清晰。

  根据《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0万辆,产值突破1000亿元,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的有效占比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兴支柱产业。

  布局:充电桩从“够用”向“好用”迈进

  “我只充电15分钟,就能跑两个来回,以前至少要充3个小时。”5月5日清晨,在贵阳市未来方舟充电站,公交车师傅李劲松取下充电枪,感慨地告诉记者。

  充电提速得益于南方电网贵州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和贵阳市供电局对充电站的升级改造。“2021年3月,我们将3台60千瓦的充电桩升级改造为300千瓦,在提速的同时也提升了效益。”贵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经理余斌说,改造升级后,未来方舟站点每月充电营收增加3倍左右,这也成为公司继续向充电桩升级改造扩大投入的重要原因。

  随着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加,车主对充电桩的需求将逐渐从“够用”变为“好用”。据贵州省能源局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已建成充电桩26000多个,32对高速公路服务站建设了充电基础设施,充电能力达89万千瓦,远远超过中国充电促进联盟“每辆电动汽车3.5万千瓦”的要求,可较好地满足全省5.9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充电桩技术的不断升级,在省时的情况下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足的“马力”,也将为群众生活出行带来更多便利。今年,贵州将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断把充电桩建设延伸到全省80%乡镇,以及各旅游景点和有条件的高速公路,预计新建充电枪不低于2800支,并在2023年实现乡镇全覆盖。(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陈玲 实习生 欧阳春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