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刺梨篇(下) 绘就“美丽”与“富裕”的和谐画卷
2022-07-22 14:41:31来源:六盘水日报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记着哈,要把老化、徒长的枝条修剪掉,刺梨产量才有保证哟……”

  初夏时节,一大清早,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乡林业站站长唐忠广就开始忙活,他来到野钟村刺梨 “千斤园”示范种植基地,为村民沈应刚现场示范刺梨修剪技术。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刺梨枝繁叶茂,稚嫩的刺梨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记者蹲点采访 | 绘就“美丽”与“富裕”的和谐画卷——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刺梨篇(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722113312

  唐忠广(左)指导种植户修剪刺梨枝条

  唐忠广边修枝边和记者聊,这一片“千斤园”有150余亩,通过种植规范化、技术标准化、培训规模化、管护常态化,优质鲜果亩产最高可达1500斤。

  在野钟乡,由于管护越来越精细,刺梨产量越来越高。反过来,种植户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一家管得比一家好,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好势头。

  “亩产达到1000斤,收入就是3000元呢。”2015年,沈应刚种了6亩刺梨,因在外打工缺少管护,收益不高。2021年,他毅然回乡,精心管护自家的刺梨园,当年就收入1万多元,今年收入预计比去年还高。

  啥叫刺梨“千斤园”?顾名思义就是亩产量达到1000斤的刺梨种植基地。

  2021年,一张耀眼的“成绩单”摆在眼前——全市10万亩刺梨“千斤园”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实现产量5.02万吨! 标志着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蹲点采访 | 绘就“美丽”与“富裕”的和谐画卷——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刺梨篇(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722113331

  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万亩刺梨绿浪翻滚

  脱贫攻坚一役,六盘水在“特”字上做文章。刺梨,这个昔日无人问津的山间野果大放异彩,迎来高光时刻。六盘水市共有39721户137425人依靠刺梨产业摆脱贫困,开启了通往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大门。

  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持续绘就生态与发展的和谐画卷?

  随着刺梨产业被纳入贵州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六盘水上下形成共识,必须抢抓刺梨产业发展机遇,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围绕“提质增效”这个核心,大力提升特色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

  2021年3月,我市出台了《六盘水市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六盘水市2021年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建成35万亩 “千斤园”,打造 “吨园”示范点,到2025年,刺梨鲜果产值达12亿元以上。

  目标已明确,路径这样走——

  以“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出高效”为总要求,通过一次补植补造、两次修枝整形、三次施肥除草即“一补二修三抚育”的提质增效技术措施,按“提档、增产、全利用”的路径,在稳定现有刺梨产业面积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刺梨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

  三分种、七分管。刺梨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耐干旱,且种植成活率高。但如果种植后缺乏管护,就会极大影响刺梨的长势,产量、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为确保刺梨产量产值双提升,市林业局技术人员对全市34个“千斤园”实施乡镇实行包点指导,依托各级农技人员、产业专班技术骨干,开展刺梨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防控等技术服务,强化整形修枝、抚育、施肥等技术培训。

  “我们制作技术措施图解发放到种植户手中,让种植户更直观、更容易掌握刺梨种植及管理技术要领,确保达到好的效果。”市林业局副局长吴开燕说。

记者蹲点采访 | 绘就“美丽”与“富裕”的和谐画卷——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刺梨篇(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722113339

  采收刺梨

  “种植刺梨有榜样,要学野钟刺梨王。田间地头来管护,长势喜人心不慌”。这是一首广泛流传于野钟乡的山歌。提醒村民种植刺梨,要虚心向能手学习,管护好自家的刺梨,树干才能长得壮、果实才能生得大、增收致富才会有希望。

  同时还采取“管护效果与资金兑现挂钩”的激励措施,即由村民对自家刺梨基地做好管护,经乡林业站联合村支两委验收合格,再发放鲜果收购资金,形成了“管护好——收益高,收益高——管护好”的良性循环。

  2021年,六盘水市刺梨“千斤园”建设成绩斐然——

  最高亩产达1461公斤,较上年提高52.2%,最高单株产量达60公斤,较上年提高31.2%,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

  刺梨鲜果总产量达6.05万吨、较上年提高51.3%,鲜果总产值达到2.07亿元、较上年提高59.2%,收购鲜果4.28万吨、较上年提高42.2%。

记者蹲点采访 | 绘就“美丽”与“富裕”的和谐画卷——六盘水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两园一田”系列报道之刺梨篇(下)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722113441

  现场保底收购

  仅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的6226亩刺梨,2021年的产量达2200吨,产值有880万元,户均增收3400元,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产业如何“兴旺”?六盘水找到了答案。

  刺梨从“种”到“卖”,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长,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增强,“初好”“刺力王”等产品知名度快速提升,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刺梨“出山”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

  “长期躺在山野里,经风浴雨度春冬。环境优劣不选择,扎根发芽枝葱茏”。

  小小一枚刺梨果,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唱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歌曲,正奔向“美丽”和“富裕”的远方!(六盘水日报记者 赵芳 颜春匀 郭坤 吴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