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五载春华秋实硕果丰
2022-08-26 19:16:0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展凌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罗淼):8月23日,以“共建友好家园 共创多彩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简称“交流周”)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开幕。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五载春华秋实硕果丰_fororder_原创4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 摄影 徐菡

  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第15周年。2008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跨越山海应运而生,受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呵护与建设,持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双方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共建共享平台。

  十五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及“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的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及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共商共建,50个国家和地区、6000余个参会单位参加交流周,带来的不仅是人员流动、平台搭建、语言互学、政策对接,更推动了理念变革、文明互鉴、心灵沟通、合作繁荣,成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支撑的盛会。

  作为交流周永久会址所在地的贵州,当教育精神与开放气质交融,中国与东盟的交汇点在“多彩贵州”奏响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合唱。以教育为媒,交流周用十五年的发展与实践践行了“平等互信、开放创新、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合作精神,用担当与行动诠释了“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的时代使命。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五载春华秋实硕果丰_fororder_开幕4

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标识 摄影 徐菡

  2015年,第八届交流周上,首次增加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瑞士4个特邀伙伴国的高校和教育机构,由此,开启了交流周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10+1+N”合作模式。如今,教育交流周也从单一的教育“独唱”,发展为以教育合作“领唱”、多行业多领域“合唱”的大开放格局。

  “交流周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推动了与东盟交流合作,有效提升了贵州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贵州省外事办党组成员、省友协专职副会长、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副秘书长蒋红介绍,东盟国家高度重视交流周平台,柬埔寨、印尼、泰国、老挝等国政要先后多次线上线下出席交流周活动。近十年来,东盟国家政要、省部级重要嘉宾频繁到访贵州,成为来访外宾层次最高、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借助交流周这个平台,来自东盟各国的学子们,不远万里来到贵州,在各个高校励志求学、成长成才。他们在这里学习中国文化、结交贵州朋友、感受贵州特色。

  土库曼斯坦姑娘马亚目前正在贵州理工学院求学,来到贵州以后,马亚很快就喜欢上这里,贵州的天气、美景、美食,无一不在俘获这个外国姑娘的心。在今年交流周开幕式上,能歌善舞的马亚和多国留学生同台共舞,唱响主题曲《跨越山海 共创未来》,这也是马亚第二次登上交流周的表演舞台。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五载春华秋实硕果丰_fororder_原创3

马亚(中)与参加开幕式表演的留学生合影留念 摄影 张诗琪

  “感谢我能有这样一个展现自我、体会中国文化的机会,这将成为我宝贵的回忆。”马亚表示,她已经在贵州认识很多新朋友,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中国工作,在这个她喜爱的国家追梦。

  举办400项项目和活动、签订1865份备忘录、30300人双向留学、680份校际协议、23个合作办学、18个国际平台、5200人项目培训、1150人语言合作教师等一系列数据表明,贵州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正积极探索适合贵州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交流周的连续成功举办,无疑是数据增长和务实成效背后最重要的支撑,为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作出了贡献。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十五载春华秋实硕果丰_fororder_原创1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展示馆一角 摄影 徐菡

  自交流周在贵州举办以来,贵州不断扩大影响与宣传面,让外界真正认识贵州,了解贵州教育。目前,贵州48所高校与东盟国家90余所高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通过交流周平台,贵州与东盟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校建立合作项目或签署合作协议900余项。

  “今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5周年,也是交流周发展的新起点。”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组委会秘书处处长陈文益表示,站在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新起点,贵州将不断拓宽交流周渠道、丰富交流周内涵、创新交流周形式,确保交流不停步不断档。同时贵州也将借助交流周,持续打造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以更大实效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走深走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