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5G网络建设提速
2020-10-30 09:54:08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周经韬

贵州5G网络建设提速

  疫情期间,贵州省通信行业在抓好复工复产的同时,开足马力推进5G网络建设。

  2020年是5G发展至关重要之年,4月底国家发改委首次确定新基建范围,明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全面掀起5G建设热潮。全省信息通信行业按照工信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通盘考虑网络架构、站址布局,加速推进全省5G网络建设工作,助推贵州数字经济发展。

  政策先行,为5G建设保驾护航

  5G是新基建中最根本的通信基础设施,其良好的政策环境是5G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新基建的后续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9年9月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5G建设发展的通知》(黔府办发〔2019〕19号),要求加快推进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省5G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省大数据局、省通信管理局)坚决落实,短期内密集推动出台政策性文件,在工程建设与施工、5G基站规划、全省全面免费开放各类社会公共资源等问题上提供标准,为5G快速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5G拥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的技术特点,但与4G相比,同类型基站耗电量是4G的3.5倍,同覆盖面积下需要的基站数也是4G的2至4倍,对通信运营企业的建设、运维来说,仅仅电费一项将透支运营商大部分利润,成为行业重要负担,是5G发展路上的一道难关。

  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对每个5G基站建设给予2000元补贴,减轻5G基站建设负担;6月29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印发《降低我省5G基站用电成本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明确电费补贴标准,最终确保5G基站用电成本从0.58元/千瓦时降低至0.35元/千瓦时,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为我省5G网络建设解缚手脚,大大提升了运营企业建设积极性。

  健全机制,形成5G建设合力

  为加快推进全省5G建设发展,及时协调解决5G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拥有上通下达、多方协作的完整工作机制。贵州省5G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企联动,认真部署安排5G发展各项工作,指导各市(州/县/区)政府牵头成立有信息通信、公安、住建、教育、供电、自然资源、交通运输、通信企业等部门组成的5G建设协调专班,协调处理5G建设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全省共成立5G建设协调专班106个,将疑难站址清单分解到主管行政单位及街道办、社区落实解决。专班深入全省各地,现场督导5G基站建设开通及应用情况,对疑难站址进行分解,要求限时进行协调解决,严格落实追责、问责机制。截至目前有疑难站址461个,已解决400个,解决率达到86.8%,取得较好成效。

  贵州省通信行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推进,快速有效地落实相关工作,力争完成省政府明确的2020年累计建成2万个5G基站目标任务。截至10月中旬,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13141个,累计建设投资约34.82亿元,实现了全省10个市州(包含贵安新区)城区、县城核心商圈室外连续覆盖;重点区域实现中专以上院校、景区室外连续覆盖;市县两级政府机关、重点机场和高铁站的室内覆盖;贵阳地铁1号线5G网络覆盖,贵阳地铁2号线5G网络正在建设;贵阳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时,开通5G网络。

  创新发展,构建5G融合应用生态

  5G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代表性、引领性技术,是支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一方面贵州省通信行业将注重以人为本,继续加速推进5G网络发展,重视客户的体验,套餐不设置门槛、资费合理,保证所有客户都“敢用5G,用得起5G”;同时加强终端上柜,强化5G体验厅、店打造,塑造5G应用体验环境,做大5G用户规模。另一方面,全省将加强5G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全面实施5G应用与工业、医疗、教育、交通、旅游等行业的深度合作,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扩大网络消费,最大限度满足各行业用户需求,逐渐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我省5G用户已达679.45万户。(文 田颖 王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