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相约多彩贵州·畅享醉美文旅 ——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贵州组团参展特别报道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长征精神
初秋九月,丹桂飘香。日前,贵州展团抵达深圳参展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要内容,精心设置“红色印记”主题展示区,充分展示遵义会议纪念馆、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长征小镇、遵义战役纪念园等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项目建设成果。
作为长征途中活动时间跨度长、发生重大事件多、活动范围广的省份之一,贵州有丰富而独特的长征文化资源,2019年被明确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之一。今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贵州在推进建设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开展多彩文旅活动,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设工作推进有序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充分利用丰厚的长征文化和文物资源,率先编制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规划》,确立了以遵义为“一核”,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线路为“一线”,以红二、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铜仁、毕节为“两翼”,以及覆盖全省60多个县(市、区)的“多点”构成的贵州重点建设区建设保护总体架构。
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建设正如火如荼。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自开工以来,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建设稳步推进,一天一个样。”多彩贵州城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项目工作组运营负责人邹澜说。
长征历史步道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省文旅厅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工作专班获悉,我省涉及2021年长征历史步道建设项目共28条,截至8月底,已完成建设13条,整体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的重中之重,遵义片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目前,遵义会议纪念馆周边环境整治及展陈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升了红色旅游体验;子尹路、解放路石墁铺装项目,花箱改造提升项目,遵义会议纪念馆至纪念广场通廊美化项目以及1935文化街区、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门厅修缮项目均已提前竣工。
文旅融合助力传承
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贵州来说,无疑是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契机。自2019年以来,贵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贵州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贵州3条旅游线路入选,涉及14个红色旅游景点。线路、景点将红色旅游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使传统红色文物展览向体验式的红色文化旅游转化,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很难想象红军在整个长征中是怎样度过那些艰难险阻。”7月底,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活动走进纳雍,短短4公里的梯子岩长征路历史步道,让遵义市文体旅游局的刘秋茂深刻感受到长征精神中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
今年,贵州省2021年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活动已开展5轮,先后走进铜仁、毕节、黔南等地,真情、真感、真体验让参与者在研培体验中赓续红色血脉。
此外,贵州还推出了红色文化旅游十大精品线路、首批10条最美红军线路、最美红军村落等,让游客既可以学习红色历史,又能领略贵州自然清爽的生态环境。
目前,贵州在加快建设长征文化主题展示区的同时,重点利用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辐射效应,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制度保障联动发展
7月1日,《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正式施行,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利用提供有力的实施和参考依据。
红军长征在贵州足迹遍及9个市(州),60多个县(市、区),在贵州留下长征不可移动文物753处,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优势得天独厚。2020年,贵州率先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立法工作,制定出台与建设区相适应的法规,从制度上解决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对长征精神、长征文物的维护和传承,对推动全省红色文化传承、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旅游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
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今年,贵州省文化出版部门在贵州的长征路线、战斗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红色主题图书联展,搭建“红色书屋 新华书店”共建共管新模式的红色阅读空间。
6月,贵州、四川、云南三省文物局在毕节发布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和成立四渡赤水红色联盟倡议,成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渡赤水红色联盟。未来,三省文物部门将在深化区域合作、加强系统谋划,在连片保护、整体展示、推动发展等方面创新实践,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在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举办期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项目建设成果汇聚鹏城,为红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凝聚动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