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产教融合推动“技能贵州”人才培养
2021-12-23 09:04:11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周经韬

  近日,教育部与贵州省联合印发的《关于建设技能贵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社会重视技能、人人想学技能、处处可教技能”的技能型社会。

  近年来,贵州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赋能高质量发展。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今年6月毕业进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的况金林已是中老铁路干线上的一名副司机。他是贵阳职业技术学院中老铁路人才储备班的毕业生。储备班共有50名同学,主要从事机车乘务和机车检修等工作。

  中老铁路今年12月3日正式开通运营。早在2019年3月,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就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中老铁路人才储备班,提前培养、储备一批既掌握铁路专业知识,又能够运用老挝语履行铁路岗位职责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共识。“职业教育如果不与市场挂钩,永远没有出路。”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说,服务“四化”靠人才,而技能人才特别重要。要做好职业教育强省工作,补好短板、扬好长板、固牢底板、造好样板。

  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

  近年来,全省各职业院校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在推动学生更有质量更充分就业的同时,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模式让办学内涵更加丰富。2019年7月,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通源集团合作开设汽车喷涂专业“现代学徒制”班,通源集团投入10万元经费,支持开展相关技能训练,并提供国际一流的考核标准考评培养效果。该学院党委书记张静说,国家和省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进一步丰富了高职院校办学内涵。

  产教融合应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群”。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聚焦恒力(贵阳)产业园人才需求,积极推进专业结构调整,针对性地开设“轻纺专业订单班”,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该学院副院长何亚平说,今年来,该院结合全省“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和更多企业产业深度融合,努力为贵州培养各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弥合教育与生产鸿沟

  产教融合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何亚平说,希望更多企业参与进来,一道推动校企融合迈上新台阶。

  何亚平的希望也是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一大困境——尽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有质量就业,保障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储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难题亟待破解。

  《意见》提出,从打造立体化产教融合示范性工程、推动特色产业学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西部产业人才供需研究与发布机制三个方面,在政策、机制等板块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找到更多切合点,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更深层次,弥合教育与生产之间的鸿沟。

  根据《意见》规划,到2022年,贵州通过试点布局要建设1个以上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培育5个以上在全国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教融合联盟,培育50个以上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创建10个以上集聚全省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成20个以上装备水平国内一流、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项目(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到2025年,全省要建成5个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级产业学院。

  此外,《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到,要实施“黔匠”培养工程,每年定向培养输送8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为贵州黔系列产品——黔酒、黔茶、黔银、黔绣以及黔菜提供数量足、质量高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袁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