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建好“科技地标”为创新发展添动力
2022-01-24 09:39:07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周经韬

  在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中心的动物生态监测实验室里,一排排温暖的白炽灯,炙烤着金属漏斗里从全省各地取回的土壤样品。在形形色色的泥土中,蕴含着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小土壤螨,在光热的烘烤下,它们会顺着漏斗的导管,落入底部的托盘中,与土壤分离……

  小小的“生机”里,饱含着大地的秘密,等待研究人员探索和发现。借助显微镜,中心陈浒教授团队通过对这些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可以观察到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特征,为石漠化治理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南方喀斯特以贵州高原为中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是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景观类型最丰富的一个片区,石漠化则是这一地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中心主任、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熊康宁教授说。

  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中心是贵州的一个“科技地标”,类似实验场景仅仅是科研人员的日常。

  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组建的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科技服务,为贵州水土流失调查、草地清查、生态移民,以及全省5个地(州、市)58个县(市、区)石漠化治理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并从世界自然遗产视角论证了中国南方喀斯特、赤水丹霞和梵净山的突出品质和显著的全球价值,为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申报与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工业领域,作为瓮福集团承建的中低品位磷矿及其共伴生资源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中低品位磷矿选矿技术、磷矿伴生氟回收利用技术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已向行业及海外转让,其中“湿法磷酸高值化与清洁生产的微化工技术及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瓮福的技术特色,在于针对不可再生的磷矿资源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系统研究。”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平台运行主管杨帆说,通过创新体系建设,贵州省磷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中低品位磷矿选矿难、伴生资源利用率低、磷石膏等废弃物难以治理等瓶颈问题,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在农业领域,干净茶是贵州的响亮品牌。“贵州茶十年农药残留检测,没有超标情况发生,实验室致力于支撑中国面积第一的贵州生态茶可持续发展。”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陈卓说,由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领衔构建的“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先”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团队在43个茶叶主产县推广应用1410.84万亩,实现经济效益113.18亿元,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户61360人次。

  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2010年获批为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立足植物保护学科前沿,贵州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针对重要粮经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开展研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剑说。

  “苗族医药是民族药中的杰出代表,是我国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2014年9月的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为共建单位,设有资源与方药研究、质量控制研究、新制剂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工程技术研究5个研究功能单元。

  “在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凝聚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建设公共技术平台等方面,中心发挥了示范作用。”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何凤慈说,在解决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凝聚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建设公共技术平台等方面,中心发挥了示范作用。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目前,贵州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65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48家。贵阳大数据技术创新试验区建成16个集聚区(基地、中心),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市(州)全覆盖,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建好平台‘集团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集聚优质科技资源,是贵州科技创新着力点!”贵州省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陈积说,科技创新平台是围绕国家和省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开展基础研究、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科技厅日前发布的《关于发挥科技创新关键和中坚作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实施方案》指出,2025年,贵州将着力建成一批具有“科技地标”特点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平台,为贵州创新驱动发展增添动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