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2022-04-18 08:53:23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石丽敏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党中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部署要求,一刻不停歇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顽瘴痼疾,坚持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起,以突破一个个具体问题,带动作风整体转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深挖严查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公车私用、大操大办酒席、违规发放津补贴……今年元旦前夕,省纪委省监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释放了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

  从一顿饭、一张购物卡、一次公车私用等一件件“小事”抓起,省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出台《贵州省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将查处违反“禁酒令”作为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狠刹“吃喝风”的突破口。

  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节点,对“会所宴”“变相游”等隐形变异问题时刻防范,每逢节点都作出专门提醒、开展监督检查,集中通报曝光等,提要求、打招呼、抓监督、严查处。

  一个个节点变成作风建设“加油站”,而加强日常监督,找准“靶子”、查清“病灶”、对症下药,则对“四风”问题形成了合围之势。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明察暗访、交叉互查、专项整治等方式,将“四风”盯住、看死。

  与此同时,监督手段也在不断升级。省纪委省监委推动建设完善“三公”经费监管系统、公务用车管理系统,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核查处置异常数据,用科技手段赋能日常监督。毕节市在全市开展“微信扫码评作风”活动,启动“手腿嘴”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黔西南州通过数据比对,紧盯重要节点深入机关单位、景区、酒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贵州省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6700起,党纪政务处分7074人。

  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过去五年,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加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力度,健全完善问题查处月报告、典型问题通报曝光、问题线索沟通协作等制度机制,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深入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从严查处一批对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不敬畏、不在乎的典型案件。

  省纪委省监委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列举管党治党、服务群众、精准脱贫等六个方面23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表现形式,要求各地各部门对照开展问题线索大排查、大起底。

  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将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同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紧密结合,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以正风肃纪的实际成效赢得党心民心。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贵州省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862起,党纪政务处分5816人。

  完善制度机制 推动标本兼治

  省委坚持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预防“四风”的防腐剂,贯穿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举办新任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培训班等,增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抵制歪风的自觉性。

  省纪委省监委在保持纠治“四风”高压态势、强化“不敢”震慑效应的同时,推动制定出台完善津补贴发放、开会发文、公务接待、督查检查考核等制度规定,督促有关部门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破解难题、堵塞漏洞,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组织开展专项警示教育展,推动从严处理顶风违纪问题的同时,注重以案为鉴开展警示教育。黔东南州纪委州监委从不同层级、地区、领域、行业的“四风”问题入手,紧盯国有企事业单位、县乡基层等薄弱环节,会同相关部门分类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梳理出12个方面100条红线清单,向全州党员干部划出红线、亮明底线,要求党员干部对照自查,自警自省。

  省纪委省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站在作风建设的新起点,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勇毅坚定,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抓好作风建设,督促党员干部以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的作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