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和组织关键技术攻关,贵州连续多年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累计走访2305家科技型企业,征求1111条技术需求,纳入项目指南组织攻关,为企业开展技术鉴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数量4年翻了三番、加计扣除额4年翻了两番。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发放科技创新券、建设科技政策超市综合服务平台和试行科技专员等,贵州持续为企业创新排忧解困,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创新主体增量提质。
对话交流搭合作平台
“多年来,公司共参与过3次以上‘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活动,对贵州科技政策支持内容、科技项目支持方向等了解更加深入。”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海伟说。
在与省科技厅面对面交流过程中,该公司就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相关问题进行询问和交流,希望得到研发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针对公司需求,省科技厅有关人员对研发活动进行指导,并就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政策进行解读。
2022年,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获得2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金支持,共获批经费120万元。
“通过‘千企面对面’走访调研,企业的主要需求集中在科技政策获取渠道不畅通、政策文件精神把握不准确,亟须高层次、高质量技术人才,希望搭建平台促进企业与省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等。”省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处长陈积介绍。
2021年,省科技厅通过线上技术需求征集、召开座谈会,对现代化工、基础材料等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共收集358家企业提交的557条技术需求,涉及十大工业产业、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
科技创新券激发活力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不断优化改进产品配方、研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科技创新券为公司科技研发、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了有力资金支持。”贵州天润达科技有限公司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王聚恒说。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该企业主要产品为流延聚丙烯(CPP)复合助剂。这种纳米复合助剂,具有透明、耐寒和耐冲击性好的特点,无须改变树脂原有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就可生产出性能更优的产品。
2017年3月,该企业与卖方研究所签订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共同进行纳米复合助剂的绿色产业化技术研发。基于贵州省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合同双方在省技术市场系统内申请科技创新券项目资助,共计47万元。该项目2018年6月获批,并于2020年8月通过验收。项目执行期内,买方分7次向卖方全额支付技术服务费,2020年8月,在省技术市场系统内申请兑现。经省科技厅严格审查,2022年4月,该项目通过项目兑现申请并完成公示。
“为解决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需求,省科技厅采取普惠方式,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对企业与科技创新服务单位市场化约定的创新行为进行资助,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熊庆说。
2015至2021年,全省共发放23期科技创新券,800多家企业获得券额1.7亿元。其中,422家企业已完成兑现,兑现总金额达7015.05万元。
科技政策超市精准服务
“科技政策超市是‘一站式’高度集成化的综合服务平台,不仅功能强大,获取信息高效、精准,而且使用简单,界面简洁、友好。”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松说,平台数据主要来源于开放共享的政务信息,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成果和技术需求,以及“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等活动中征集到的需求等。
为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贵州深化科技政策超市建设,旨在解决企业和科技人才政策难找到、难看懂、难兑现的问题,精准服务企业创新主体,引导科研人员贴近市场需求开展创新活动。
杨松介绍,科技政策超市就是一个企业创新政策“计算器”。企业输入自身信息后,通过政策“计算器”,将智能匹配与企业创新相关的政策点,以及相关联的科技人才、技术成果,企业可根据需求进行供需对接。还可进行自测自评,测评出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标准,拟申报项目是否重复等,供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税收减免、申报科技项目等参考。
结合正在开展实施的“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专员制度等,省科技厅将以科技政策超市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型企业“育苗扶壮”科技服务——落实企业创新优惠政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升格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升格为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上市挂牌融资。(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