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研学旅行 贵州文旅市场新蓝海
2022-07-08 10:26:47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中首)研学旅行 贵州文旅市场新蓝海_fororder_8dad1782-3208-4210-b7cd-b49ab6111d49

中国天眼研学留念。

(中首)研学旅行 贵州文旅市场新蓝海_fororder_e702ee9b-001e-4cc6-b1b2-6c1a1ea2da32

通过研学旅行走进贵州。

(中首)研学旅行 贵州文旅市场新蓝海_fororder_e5891487-ad29-4132-aaa8-4feed90a1ce6

学生兴致勃勃地拼装射电望远镜模型。

(中首)研学旅行 贵州文旅市场新蓝海_fororder_e712e1af-5bba-4077-b511-2b8f7c4889bd

认真分组讨论中。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中国古代,诸如孔子、司马迁、王阳明、李白、徐霞客等,很多名人都有“游学”经历,他们的“游”即是“学”,游于天地之间,知行合一。作为课堂、书院的延伸,所遇之人、之物、之事,都是赋予学识与智慧的独特之师。

  现如今,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通过高铁或飞机,千里万里转瞬即至,不再是用双脚丈量大地的苦旅。这样的旅途少了许多慢下来的乐趣,也少了许多增长知识与智慧的机遇。因此,从“游学”到“研学”,是一条由古至今的教育传承之线,也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应时之变。2016年,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自此,全社会再次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浓厚氛围。

  地处西南一隅的贵州,似乎对于研学旅行有着天然的吸引力。2018年,贵州旅游协会教育研学与智慧旅游分会成立。2020年,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成立大会暨2020研学旅行产业峰会在贵阳市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举行。从贵州旅游协会下属分会到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成立,当下的贵州研学行业发展正朝着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用研学助力旅游内循环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与家长、学生、学校的多方需求下,研学旅行作为体验式教育与旅游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成为文旅市场的新蓝海。今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各地区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是传统旅游业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新趋势和新方向,一方面它具有主题游的特征,即强调开发和利用各项文旅资源中文化和教育内涵,并将其作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核心主题内容;另一方面它还具有一定的受众特殊性和公益性。”北京世纪明德教育集团助理副总裁、世纪明德贵州公司总经理王冬梅表示,教育部等相关部委文件不仅将其纳入学生综合评价,同时和文旅等部门协作,在研学旅行的价格、安全、业务运营方资质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如此,研学旅行的出现不仅为传统文旅行业定义了一个新的文旅细分市场,也对公益性和客户满意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贵州省研学旅行协会成立之时,会长刘黔便提出着力打造贵州研学旅行“五个一工程”,即:打造一个“贵州研学”公共品牌、培育一支国内领先的高质量研学服务团队、构建一个全省研学旅行服务安全标准、研发一套贵州特色研学课程体系、建设和运营一个研学信息服务平台。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贵州研学市场整体仍在持续拓展中,会员从成立时的147家增长到现在的187家,但贵州研学旅行“五个一工程”的打造并没有懈怠。通过对全省的研学资源进行梳理,设计精品课程,研发具有贵州特色研学课程体系;建立全省研学旅行的安全服务标准,搭建贵州研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地平线研学通”等。“我们相信市场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随着文旅复苏,贵州的研学旅行会很快发展起来。”刘黔说。

  王冬梅认为,青少年的大多数研学旅行活动由学校组织并纳入教学评价体系,这对传统旅行社和景区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新市场所带来的机会远远大于挑战。

  “目前,以贵阳为中心的4至5小时高铁圈已经覆盖了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广州、南宁等主要城市,包括成渝、武汉、珠三角等南方主要客源地区。中小学生每年2-3次的研学旅行活动,对于周边游和省内游而言,是平日淡季的市场需求增量和补充,有助于旅游内循环的运行。针对这个新兴市场,在服务模式、产品开发设计理念、安全保障等方面,需要专业研学机构、景区、博物馆等研学旅行资源点加强创新,不断扩大对新业态的认知,才能满足需求。”王冬梅说。

  市场主体积极拓展布局

  随着暑期的来临,位于贵州黔南的平塘天文小镇热闹非凡,数百名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天眼科普教育基地。在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内,一群来自黔东南的研学学生通过参观浏览各天文科普知识展区,专心致志了解天文知识,体验和探索天文奥秘。

  2017年,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科学院发布“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中,中国天眼作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之首,使得贵州的天文科普研学迅速增温成为热点。在2021年大获成功后,近日,“童书妈妈”重启写作贵州营,其中,中国天眼成为这次研学旅行中的最大卖点。在写作贵州营的具体定制中,与天眼科学家、工程师、建筑工人这样的豪华阵容对谈,被视为体会什么是大国重器、超级工程,了解什么是新时代贵州精神、中国骄傲的绝佳途径。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2021年自对外开放以来,迅速成为又一“网红打卡地”。积极发挥博物馆资源优势,主动作为落实社会教育功能,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旅行尝试。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馆长齐少烽表示,目前,地质博物馆已拥有“恐龙世界”“食品中的科学”“年代玩具博物馆”“物质探奇”“宇宙奥秘”五大系列近110门精品课程,在形式上构成长短结合、内外结合、大小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数量上积累形成可供多元选择的课程库。此外,地质博物馆还联合相关科普基地共同打造全新的研学路线,将天文地理科学知识、革命历史民族文化、多彩贵州大好河山等青少年应了解或感兴趣的各种知识、资源进行梳理整合,打造出多条特色鲜明的研学路线。

  “未来,我们将把研学工作作为地质博物馆‘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年度计划中对打造一批特色课程和精品路线进行细化。2022年年度将在完善已有课程的基础上,完成以‘古生物化石知识’‘天文观测知识’‘喀斯特溶洞知识’‘贵州桥梁知识’‘贵州地理知识’为主题的课程和路线设计。”齐少烽说。

  2018年,几经研判,“世纪明德”确定了扎根贵州、服务本地研学市场的策略,由集团助理副总裁王冬梅出任世纪明德贵州公司总经理,并很快建立了本地化团队,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贵州主要的研学机构。此前,“世纪明德”在贵州的市场开拓主要是与本地的中小学校合作,组织学生们去教育和文旅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开展研学活动。

  据悉,“世纪明德”已面向全国的客源地,推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学产品。比如以平塘天眼、十二背后、民族文化为背景的“多彩贵州·探秘天、地、人”主题研学营;以遵义、贵阳、安顺、平塘为背景的“追寻革命历史·探访多彩贵州”主题研学营;以安顺、六盘水为背景的“追忆三线精神·探索喀斯特地貌”主题研学营;以贵州人文地理为背景的“踏寻奇山秀水·探访多彩贵州”主题研学营;以“东西部协作”为背景的“寻梦多彩贵州·走进侗乡黎平”主题研学营等。

  贵州拥有成为“世界课堂”的潜力

  “2016年,我从生活了8年的西藏回到家乡贵州,被朋友带去拜访一个从事乡村文化发展的朋友李丽家中,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作为人类学研究者的她讲述她们在黔东南侗族区域开展乡村文化保育的工作。”在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研学产品课程总监李卉眼里,从这些村文化保育项目的推进中,第一次发现原来每一个享誉世界的风景名胜地后面,是贵州乡村面对商业和不同类型的文化如何形成平衡和永续的努力。

  李卉认为,研学旅行的本质恰恰吻合其中的逻辑,他人即课堂,研学旅行让人们有机会感受到一种地方的力量。“沉浸于体验周围的世界,观察那些真实而有意义的事情发生,让学生置身于地方遗产、文化、景观以及机遇和经历之中,并将其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学、数学、社会研究、科学等其他科目课程的基础。”

  对此,贵州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场域去实践这些全员参与发展的问题,并且多方受益。在这里,从区域地缘到人文风俗,再到前沿科技、大数据、桥梁工程、考古化石、喀斯特地貌、世界自然遗产,贵州那些鲜为人知的禀赋,一层层、一浪浪涌现出来。

  在贵州黔西南晴隆的一片低凹陡坡上,一条古老的公路蜿蜒盘旋,穿越历史的弯道与现代连接。这条被称为“二十四道拐”的奇险公路是“抗战生命线”的形象标识,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记忆。如今,这条公路早已卸下在抗战中挑起的运输重担,于当地人的保护和开发中,在文化旅游领域延伸出新的方向。

  “基于二十四道拐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开拓打造抗战文化、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3张名片。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将周边多个景点开发联动,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分别有爱国主义教育类、乡村振兴类、优秀传统文化类、自然环境教育类以及劳动实践教育类等。”晴隆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治君说。

  世界级的研学资源,对应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研学旅行赋予贵州的机遇,是让人们用完全不同于旅游思维的逻辑,与之重新相识。在李卉看来,贵州具有成为“世界课堂”的潜力。“贵州或许不可能拥有纽约、北京、上海那些富集的资源和技术。但贵州高原人们的生存策略所展现的智慧,对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人,无论是与自我,还是他人,或者世界的关系中,都可以找寻到滋养的源泉。”(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曹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