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黄晓云)2020、2021年,酱酒不断推进新热度。业内外资本投入贵州酱酒产区明显增量。酱酒产能持续加速扩能,在新的市场机遇下,贵州酱酒产业发展能否持续向好?“酱酒热”能否加速消费热?7月16日,在贵阳举行的“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发展论坛”中,多位行业专家围绕贵州酱香白酒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论坛由贵州省商务厅指导,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主办,新华网联合主办,云酒传媒承办。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贵州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马雷,白酒专家季克良及多位酒类生产企业、行业协会代表参加。论坛由贵州醇、贵州青酒董事长兼总经理朱伟主持。
政策“红利”加持 酱酒大环境利好
近年来,酱酒市场火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数据增长的同时,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新国发2号文件指示,要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论坛提出,未来贵州酱酒产业集群化趋势将愈加凸显
张志刚表示,支持赤水河流域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新的突破,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当中赢得了先机的贵州省要争取在东业西迁当中抓住新机遇。在他看来,白酒行业作为经济当中一个领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贵州的未来充满希望。
面对市场现状,马雷提议贵州白酒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加强产业链建设,重视产业链的附加值。他认为,无论是消费团队还是消费集团,都应该更加平民化地贴近消费者。
杨从明为酱酒未来的发展作了积极的预期,强调商会要更加的适应发展新形势,构建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发展新动力。在建设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路上努力为做出积极的贡献。
任兴洲在致辞中表示,先进的产区一定是协同、共享、共融的。要不断对产区的独特性,独特的讲好故事。把流通做好,营销做好,是未来贵州酒业发展向好的必由之路。
行业专家围绕贵州酱酒产业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全面构建“品牌+渠道+消费”多级驱动的营销体系
当前,贵州酱酒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机遇,全面构建“品牌+渠道+消费”多级驱动的营销体系及产区品牌打造是当务之急。
王新国表示,过去一段时间,酒业增长的落脚点和关注点,主要放在渠道上,他提出贵州酱酒要坚守品质优势、加强品牌建设、转换营销理念、完善产品结构、调整利润分配、加强组织建设六个方面重新认识贵州酱酒产业的发展。
盛初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成建议酱酒企业要做好自己的价格定位,持续把营销力量对准这一价位做好市场,形成品牌规律;建立深度市场,并通过差异化品牌策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差异化形象。
云酒传媒集团常务副总裁周晓在发言中认为,酱酒未来发展,必将以系统性竞争,取代单一要素竞争。要打赢消费、品质、人力及资本等方面的竞争,从而推进酱酒产业迈入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全新阶段。
新华网副总裁杨庆兵表示,中国白酒美在历史、美在产区、美在酿造、美在品质、美在文化,要不断提升和创造中国白酒的科创之美、酿造之美、品质之美。
聚焦酱酒产业 重塑企业竞争力
企业发展要做精品酱酒,做有质量的酱酒。贵州酒企要增强集体意识,增强抱团发展意识,共创共享“贵州酱香型白酒”这一产区品牌。
论坛上,季克良回顾了茅台发展几十年的求索之路,面对当前酱酒市场出现的问题,他建议企业在宣传、价格、质量方面要自律。永葆质量匠心、筑牢质量匠魂、炼就质量匠术、精制质量匠器、锻造质量匠人的五匠精神对于酱酒发展而言有着深远意义。
贵州珍酒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东认为,高质量的酱酒仍然是缺乏的。酱酒产区要学习波尔多产区的管理以及勃艮第产区对品质的严控把关及市场营销手段。
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新表示,酱酒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对于贵州酱酒来说,优质中高端酱酒的稀缺资源属性没有改变,无论是市场供应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有巨大的扩展空间。贵州酱酒贵在坚守,要遵循产业规律和品牌塑造的成长规律,最终推动行业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
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总经理龚荣表示,去年整个酱酒占中国白酒的量比只有8.4%,按照行业预估未来10年来至少可以达到30%,贵州酱酒的发展迎来了新黄金时代,这是新机遇,也是酒企发展的信心动力源泉。企业要保持品质、品牌、营销、发展、安全环保、人才建设六个方面的定力,抢抓贵州酱酒发展新机遇。
此次论坛的举办,是贵州酱酒产业求新求变的新举措,政企合力,主动作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壮大酱香型白酒企业梯队,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品牌,构建品牌强大、品质优良、品种优化、集群发展的白酒产业集群。未来,贵州酱酒产业集群化趋势将愈加凸显,酱酒市场规模仍将继续扩大。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