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数实相融 引领贵州工业加“数”发展
2023-05-11 11:02: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周娴责编:李胜兰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罗淼):近年来,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持续推动大数据赋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全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领跑全国。

  同时,贵州做好做实“数实相融”这篇文章,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省工业经济加“数”发展。

  2021年2月,由贵州轮胎、联通、华为携手搭建定制的贵州省首个5G全连接工厂建成,成为轮胎制造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投产后不仅降低近三分之一的运维成本,还让工作效率提升了400%以上;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MES系统数字化升级改造后,装配车间百余机台协同提速达到5秒,单台产品制造成本降低10%;凯星液力自使用5G MA液压变速器柔性生产线后,生产线效率提高了30%。与此同时,在5G技术的加持下,企业还解决了质检工序繁复的问题,将产能从1年配置30人装配1000台液力变速器,提升到1年配置19人可装配1万台液力变速器。

  贵州轮胎、吉利汽车、凯星液力拥抱5G加“数”发展,可谓是贵州省制造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发展的缩影。随着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持续推进,通过数字赋能、融合应用,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助推贵州工业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去年,贵州省刺梨深加工企业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的“5G+”智慧工厂投产,实现了刺梨种植与管护、产品生产流程、市场销售等环节全程可视化运作,企业产品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全年实现销售额1.5亿,同比增长375%;习酒采用私域5G网络,工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的智能化包装物流园,AGV搬运机器人、智能堆垛机等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作业,“待装酒自动输酒阀陈系统”“智能镜像压盖系统”等先进技术在业内首次应用,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还促进产能翻番;瓮福化工公司基于5G技术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后,工厂实现了生产能耗智能化管控,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5%、运营成本降低了22%、安全管理提升了70%......随着贵州数实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触角”不断延伸,贵州省工业企业发展动能大幅增强。

  2022年,贵州从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步伐三个方面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贵州建成能源行业、电子行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数字孪生城市安全防护系统”“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贵州)”等项目。

  贵州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等80余个,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65个,形成“工业云”“能源云”“电梯物联网”等10个典型应用平台,推动优势产业领域建设产业互联网。 

    贵州出台支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航天电子、振华云科等12个项目获批国家数字化转型领域试点示范,开磷化肥“数字孪生工厂”、国台酒业“智能酿造”等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发展。

    2022年,贵州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3.4,较上年提高3.6,增幅为近5年来最高,产业数字化占比超过90%,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

  今年4月,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省内实际,研究编制了《推动全省工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导向目录(2023-2025年)》,启动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遴选工作,引导企业明白“改什么”“怎么改”,为贵州省工业企业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贵州将围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5的目标,依托贵州“工业云”打造区域级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龙头企业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标杆示范项目800个以上;着力推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等行业加快打造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示范试点,积极发展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孪生平台;大力支持企业推进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改升级,编制实施数字化转型指引目录,分级分类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