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数实相融 算启未来】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推动国家数据安全标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023-05-23 13:51:0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展凌责编:李胜兰

视频制作 徐菡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罗淼):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专业的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安全保障。

  2017年起,贵州各级政府在数据安全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运而生,在贵州省落实“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DSMM)”国家标准合作模式的背景下,该中心承担开展DSMM试点符合性评估及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探索工作。

  DSMM数据安全产业发展体系基于标准评估各行各业、组织机构的数据安全能力,挖掘数据安全能力短板;通过咨询、认证和培训等手段,精准发力,达到“治未病”与“对症下药”的诊疗效果,从而提升行业整体安全防控能力。

  2021年,中心在全国首次提出了基于DSMM核心思想的以“法规标准”为指引、以“评估检测”为手段、以“咨询服务、技术产品、人才培养”为支撑的“五维一体”数据安全治理架构及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以DSMM国家标准为抓手的数据安全治理“贵州实践”。

  截至目前,中心已为云上贵州、货车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珠海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近千家单位提供了DSMM的评估及认证服务。2022年4月20日,由中心牵头申报的“基于DSMM国家标准的数据安全治理应用实践”项目获得全国标准优秀实践一等奖。

  “目前,这套‘贵州实践’在四川、天津、江苏、重庆、广东、海南等全国各地进行推广应用,在通信、税务、政务、工业等行业领域开展相关示范和全面推广,成功将DSMM国家标准的‘贵州实践’向全国输出,推动了国家数据安全标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创始人、常务副主任,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贵州)有限公司CEO刘东昊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日新月异的数据赛道,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人才团队,才能在时代的数据浪潮中行稳致远。

  2018年3月,中心在北京举办全国首期DSMM测评师的培训,并在2018年5月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为全国首批107名测评师颁发DSMM测评师证书,这批测评师也是全国最早的一批数据安全人才之一。如今,中心每年平均举办3至4期数据安全人才培训班。2022年,中心和工信部的人才交流中心达成合作,培训出来的数据安全人才纳入到工信部人才序列中,一方面推动了整个数据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对数据安全细分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非常广泛的支撑作用,截至目前,已培养了一千多名数据安全人才。

  “除了职业化的数据安全培训以外,我们也逐步加大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普及性培训,并为南方电网、烟草行业等群体定制开展一些数据安全方面的专场培训,帮助他们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安全知识架构,自身形成一个完备的数据安全的团队。”刘东昊说。

  同时,中心与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形成了一整套的数据安全的人才体系,包括“首席注册数据安全官”“DSMM测评师”“注册数据安全工程师”“数据安全管理人员”,这四个岗位的培训课程体系和证书体系覆盖面比较完整,课程体系设置得比较完善,参与学员培训的讲师大多是来自国家相关部门的学者、专家,相关组织的学者、专家以及头部互联网企业专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和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26日至28日在贵阳召开。作为数博会的“老朋友”,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基本每年都承办数博会数据安全产业相关论坛。今年,中心也将承办“‘数据二十条’安全产业发展”论坛,汇集数据安全领域顶尖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深度讨论,共创数字经济安全带,达到维护数字社会安全,持续推动数据安全产业发展。

  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红线和底线,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为大数据发展培育了一方沃土,在安全上更是未雨绸缪,率先制定出台大数据安全保障相关条例,也是国内第一个省级层面对大数据进行立法的省份。

  对于贵州数据安全产业的发展,刘东昊深度参与且感触颇深,他表示,伴随贵州大数据产业一同发展的贵州大数据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将与贵州大数据发展齐头并进,将DSMM数据安全产业治理体系带向全国,用数据安全赋能城市、赋能产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