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聚焦2023数博会】贵阳生态治理“黑科技”:大数据支撑 守护贵阳“好气质”
2023-05-25 17:37:09来源:贵阳网编辑:罗淼责编:李胜兰

  近年来,贵阳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推动观念破冰、工作破题、机制破局,探索引进先进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用于贵阳市大气污染管控工作,科学治“气”持续发力,全市空气质量实现稳定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7%以上。让我们一起走进市生态环境局,看看这些环保“黑科技”如何实现大气精准治污,守护贵阳蓝天白云。

  “精准预报”占据蓝天保卫主动权

  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可以看到屏幕上各种不停跳动的数据,不同颜色的画面在不断变换,这是贵阳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动态监测数据以及空气质量变化分析情况。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从粗到精,经过数年打磨历练,已经成为助力大气污染防治的制胜利器,预报时长由72小时到120小时,再到10天、30天,AQI预报精度由30升到20,预报范围由全市预报逐步拓展至分区县精细预报,从最初对总体形势的粗放式预报,到提供可靠污染过程时间、峰值浓度及影响范围的精细化预报,全年累计可形成《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专报》等各类信息约796期,短期空气质量预报级别准确率达90%以上。

【聚焦2023数博会】贵阳生态治理“黑科技”:大数据支撑 守护贵阳“好气质”

环境预测预报中心紧盯空气质量数据变化情况

  “高效识别”斩断车辆黑尾巴

  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污染源监控中心,可以看到屏幕上黑烟车自动监控点对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辆进行抓拍,并自动识别记录冒黑烟行驶车辆信息。目前,贵阳市已建成22套黑烟车自动监控点,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下实现了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识别、播放黑烟车视频片段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已审核黑烟车辆数据32267条,对审核确认的2300辆黑烟车车主进行了电话告知和对外公示,并将833辆未在规定期限内维修并复检合格的黑烟车移交公安交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聚焦2023数博会】贵阳生态治理“黑科技”:大数据支撑 守护贵阳“好气质”

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抓拍黑烟车进行审核

  “移动走航”破解大气溯源难题

  为实时掌握污染源浓度分布情况,快速分析重点区域污染规律,准确锁定异常大气污染源信息,实现大气精准管控,贵阳市引进移动走航车监测服务,累计开展VOCs和六参数走航监测30余次,覆盖了新华路、中院村、红边门、小孟工业园等重点区域,成功识别了10余个异常排放源,解决了以往通过“人海战术”排查管控潜伏大气污染源的困扰,为精准治污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

【聚焦2023数博会】贵阳生态治理“黑科技”:大数据支撑 守护贵阳“好气质”

组织开展重点区域VOCs和六参数走航监测

  “无人机巡航”实现大气污染立体监管

  为有效提高大气污染管控监督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市生态环境局将无人机服务用于大气污染巡查工作,对重点管控区域开展大气污染源航拍调查,共发现扬尘污染、工业污染、露天焚烧等各类大气污染源70余个,建立《贵阳市大气污染源无人机航拍图集及分析报告》,实现了从地面巡查到立体巡查的转变。

【聚焦2023数博会】贵阳生态治理“黑科技”:大数据支撑 守护贵阳“好气质”

依托无人机巡查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情况

  “卫星遥感”补全我市大气管理拼图

  遥感技术是从地面到空间各种对地球、天体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的总称,它可以时时刻刻、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动态信息。为弥补贵阳市大气污染地面观测的不足,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探索引入区域大气污染卫星遥感技术服务,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分析,进一步补全了贵阳市大气环境监测管理拼图。目前,在地面大气环境监测方面,全市建有国省市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6个,非甲烷总烃站1个,VOC监测站1个,公路、铁路货场和机场大气监测站3个,覆盖乡镇级的大气微型站点180个;依托卫星遥感和大气精准分析服务方面,完成了贵阳市颗粒物典型源谱库建立、裸露地块卫星遥感影像分析、臭氧及相关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敏感性分析等工作,精准管控和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对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记者 何能勇)

【聚焦2023数博会】贵阳生态治理“黑科技”:大数据支撑 守护贵阳“好气质”

贵阳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平台

【聚焦2023数博会】贵阳生态治理“黑科技”:大数据支撑 守护贵阳“好气质”

裸露地块卫星遥感影像分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