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产业生金 增收有道 ——贵州省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2023-07-24 09:58:13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魏寒冰

  夏日,是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村民最为忙碌的季节,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镇宁蜂糖李”的采摘旺季刚过,作为镇宁“五朵金花”的精品水果之一的芒果又“无缝衔接”。

  “今年天气高温少雨,日照充足,芒果品相好,比往年更加香甜,产量也得到提升。”果农韦元志乐呵呵地说:“目前我家已经卖了1000多斤,今年预计收入4万元。”

  自贵州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以来,像镇宁这样以特色农业产业闻名的地区层出不穷。

  “遵义红”与“湄潭翠芽”茶叶品牌一起合力推动湄潭县成为全国闻名的茶叶县,名声在外的都匀毛尖让都匀成为贵州绿茶产业的“代言地”;

  黔东南小香鸡快速进入全国各地商超、餐饮门店和寻常百姓家,成为从贵州苗乡侗寨中飞出的“金凤凰”;

  大方天麻、施秉太子参作为高品质“黔药”的代表,与贵州中药材产业一道振翅高飞。

  遵义市常年种植辣椒200万亩以上,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去年,遵义市虾子镇被授予“世界辣椒特色小镇”称号。位于虾子镇的中国辣椒城,是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其交易区LED大屏上实时更新的全球各地辣椒价格指数,影响着全国各大辣椒交易市场的定价基准,也为椒企椒农提供买卖价格资讯。“这里每年可以实现75万吨辣椒交易量,56万吨冷链仓储周转量,120万吨物流年吞吐量。”中国辣椒城综合部负责人说。

  …………

  贵州生态环境好、山地丘陵多、气候“十里不同天”,孕育了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近年来,为做好“土特产”文章,贵州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7月22日,贵州发布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贵州绿茶、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遵义朝天椒、贵州黄牛、黔东南小香鸡、黔菌、修文猕猴桃、遵义红、镇宁蜂糖李。其中,都匀毛尖、遵义朝天椒和兴仁薏仁米还成功入选了农业农村部首批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这充分体现了贵州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聚焦品种、品质、品牌让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特色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群众“饭碗”也要牢牢端起。今年,贵州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扎实推进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六大工程”,全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继续实施大豆种植补贴,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发展高粱、薏仁等特色杂粮。继续做好粮食作物保险工作,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实现优质优价,并修订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办法,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为解决粮食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贵州省从去年4月起持续开展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2874个专业团队参与“揭榜挂帅”为提升粮油单产作出科技贡献;去年,省委、省政府聚焦26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以秋冬季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会战为抓手,总结推广3种模式,创新“635”工作机制,不仅在数量上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在建设质量上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今年贵州省将继续在丘陵山地上建成真正让农民满意的高标准农田;去年,全省新增补贴农机具3.49万台(套)、受益农户3.05万人,今年,农机将在黔中大地继续显身手,为全省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而加大力度实施的“种业攻关”则将为贵州省接下来保障粮食安全、守护群众“菜篮子”“肉盘子”“米袋子”“油瓶子”提供源头保障……

  农业更有实力,农村更有活力,农民更有底气。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2.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其中,种植业增长3.2%,林业增长4.8%,畜牧业增长1.5%,渔业增长12.6%。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夏粮产量243.9万吨。上半年,中药材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园林水果产量增长8.8%,茶叶产量增长4.1%,蔬菜产量增长1.7%,禽蛋产量增长22.1%。猪牛羊禽肉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增长2.6%。6月末,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6%,其中,能繁母猪增长1.8%。生猪出栏增长1.1%。

  农业农村显生机,硕果满目新。接下来,贵州将牢记“国之大者”,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强化统筹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抓牢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践行“大食物观”,从种植业到畜牧业全面打牢基础,不仅关心群众吃得饱不饱,还更关心群众吃得好不好。(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