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2023-08-07 14:35:47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魏寒冰

  日前,遵义市对2023年定向部分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拟录用情况进行了公示,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尚婉娈顺利通过选拔,将前往桐梓县工作。

  “入职后,我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完善专业技能,将书本所学用在基层工作中,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7月24日,尚婉娈对记者说。

  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贵州今年稳定扩大公共部门岗位规模。全省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高职院校订单班、科研助理岗位、就业见习岗位、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入伍等政策性岗位数量超11万个,与去年基本持平,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发展空间。

  目前,贵州已完成公务员招录、研究生和普通专升本招生,正在加快推进“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录工作,计划8月底前全部完成各类政策性岗位招录。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今年以来,贵州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坚持早部署、早行动,抢抓关键期,落实就业工作责任,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关于印发贵州省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贵州省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

  组建省级就业工作专班,组织、人社、教育、国资、工信等23家省直单位联动发力,统筹推进全省政策性岗位招录,积极开拓市场性岗位,打好“组合拳”;

  人社部门牵头印发《贵州省高校毕业生留黔行动实施方案》,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黔就业创业;教育部门从开拓市场岗位、发挥政策岗位吸纳作用、开展就业指导、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精准做好困难帮扶等7个方面出台23条工作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系列措施的施行,着力推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截至目前,贵州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眼下,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2019级材料专业毕业生石玉蓉,顺利入职贵州中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自脱贫家庭的她,几个月前还在为找工作犯愁。

  “学院领导和老师都很关心我的就业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精准指导和帮扶,及时帮我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石玉蓉说,在班主任龙绍檑的推荐和帮助下,她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就业。

  为强化精准帮扶抓就业,针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毕业生,贵州各高校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建立工作台账,通过个性化辅导、组织专场招聘、优先推荐岗位、发放求职补贴等方式开展帮扶。

  畅通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贵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征集遴选100名省级职业指导师专家团,推出职业指导直播课、职业体验、职业测评等活动,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毕业生认识职业、稳定就业、更好择业。

  促就业、稳就业,开拓岗位是前提。全省高校广泛开展了促就业攻坚行动,深入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并推进专项行动向二级院系领导班子延伸。截至目前,全省74所高校走访企业11260家,开拓岗位15.4万个。

  与此同时,省教育厅会同省国资委、省工信厅、省文旅厅、省工商联、省残联,以及贵阳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开展了“就业向未来 建功新时代”系列招聘活动。各高校深入推进校园招聘常态化,在3月至6月期间,每周至少举办一场中小型专场招聘会,每月至少举办一场大型综合招聘会,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尽早落实去向。

  今年7月,为进一步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促进工作,贵州省启动了为期半年的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行动以实名台账为基础,强化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权益维护、困难帮扶,确保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力争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在年底前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就业准备活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