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2023-08-28 14:04:57来源:动静新闻编辑:罗淼责编:魏寒冰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以“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为主题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如约而至。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指示精神,贵州将加快、扩大和深化教育合作,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已走过十五个年头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为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作为中国—东盟政府间唯一以教育为主题的交流合作平台,十五年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疏通了贵州与东盟国家及其他“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等教育合作的渠道,引进了更多优质资源,为更进一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服务贵州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能带来什么?是教育让梦想成真。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一个囊中羞涩、没钱交学费的孩子,到如今成为能够字正腔圆地讲汉语,研习汉语文化的博士生,我十分感激……”泰国留学生彭文彬回想起当初选择留学中国的原因,依旧觉得庆幸。因为从小家境贫寒,原本小学就要辍学的彭文彬在华人学校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学业。考上大学后,彭文彬毅然选择了汉语专业,并到中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回顾求学路,彭文彬感激万分,他说,“希望自己未来能为中国与东盟共同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化相融,中国与东盟学生的交流,因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而获得了推动。2008年,贵州仅有几十名外国留学生,教育对外开放的面与渠道相对狭窄。从2008年教育部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放在贵州举办以来,贵州正能量和好声音不断扩大影响,让外界真正地认识了贵州,了解了贵州教育。 

  截至目前,贵州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院校32所(本科17所、专科15所),来黔留学生累计达到23177人次,留学生国别累计覆盖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占比超过70%。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跨越山与海的阻隔,来到贵州学习知识、增长见识;另一方面,贵州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也依托平台走向东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能带来什么?用交流拉近彼此距离。

  苏州大学与贵州医科大学共建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等5个联合实验室

  成立交通职业教育国际联盟等16个合作联盟

  发布《第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大学校长论坛·贵阳声明》

  发布《共建友好家园 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发展愿景与行动(2022-2030)》

  ……

  十五年来,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借助交流周,贵州对外交流合作的“交际网”越来越密、“朋友圈”越来越广——50余个东盟国家、“一带一路”特邀伙伴国家及地区,6000余个参会单位,38685余参会人次,1879份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480余项活动……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近年来,贵州在东盟国家举办了多场交流周推介活动,推动贵州与各地政府、企业、科研教育机构、组织协会等达成合作共识。东盟国家也十分重视交流周平台,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等国政要多次线上线下出席活动。依托交流周平台,中国-东盟职教合作联盟、“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旅游联盟等十大联盟工作机制成立,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大数据警务中心等十大基地及研究中心也纷纷建立,大力推动贵州省高校在人才培训、师生交流、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过去十五年,贵州48所高校与东盟国家90余所高校、学术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其中与20余所高水平大学、学术机构开展交流互访、师生互换、科研合作、合作办学、共建中心、实验室、基地等实质性合作。交流周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拓展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人文交流重要平台;由中国-东盟10+1合作,发展成为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主线,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1+N(特邀伙伴国)合作模式。

中国-东盟:以教育为桥梁 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

  在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新一个服务贵州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5年周期的关键之年,今年8月28日,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正式启幕。围绕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持续推动与中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持续深化职业教育合作等方面举办122项活动。贵州将继续全力办好四个层面的品牌活动,倾力构筑七大合作平台,做实各类项目,让教育交流周成为长期性、制度性、可持续性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人文交流合作平台。

  以教育为桥梁,共筑“一带一路”上的新愿景。(记者: 汪汐 余苏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