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这是贵州人常说的一句话。从以酸代盐到嗜酸成瘾,历经千年岁月,酸汤美食已然成为了贵州舌尖上的名片,走向全国。‘十三五’期间,黔东南州酸汤全产业产值超过3亿元,预计‘十四五’期末,产值将达到10亿元。”1月24日,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妩阳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亮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贵州省人大代表肖亮亮 受访者供图
肖亮亮是黔东南州镇远县蕉溪镇人,2013年,她跟父母学习了传统酸汤加工工艺后,成立微型企业“镇远县肖家酸辣酱厂”,开启了纯辣椒加工酸汤的创业之路。肖亮亮的企业10年间历经5次扩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曾经的小作坊变成了大产业。
“在广大椒农的努力协作下,公司采取‘公司+能人+村集体+农户’的运作模式,年订单带动4个乡镇1000余户农户种植辣椒5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辣椒种植10000余亩,通过加工解决临时就业110人。”肖亮亮说。
“参加这次会议,我格外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产业发展的内容。报告提出要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壮大茶叶、辣椒、刺梨等种植业,还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我听了后很激动,作为从事辣椒种植和加工的民营企业家,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盼,信心更足。”肖亮亮说。
“酸汤的生产需要发酵,产品中的活性物质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发生改变,沿用传统工艺很难扩大产能、发展壮大企业。”肖亮亮说。目前,贵州省生产酸汤的企业有上百家,省内外酸汤门店超过三万多家,酸汤生产正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舌尖产业”,着眼酸汤产业向一产、三产的接续融合,会对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酸汤技术创新不够,缺乏创新资金,创新人才短缺是目前酸汤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肖亮亮举例说,比如技术创新需要有人才,而人才一般都具有较多的经验,较高的技术,也需要有较高的薪酬,但是中小企业却无法承担这些创新型人才的薪酬,所以因为缺乏创新型人才,而导致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创新经验。
“针对酸汤产业链发展现状,建议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强科技人才的支撑,加大调研指导力度。同时,采用政府引导、科技支撑、企业发力的模式,做强酸汤产业,实现产业振兴,促进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肖亮亮说。(文 周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