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面粑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的一道清明节美食,每年清明前后,人们就陆续开始制作渣面粑,一代代盘州人手口相传,不仅是味道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延续。2016年,渣面粑入选六盘水市非遗名录。
随着清明临近,家住盘州市双凤镇鼓楼社区的居民陈桂连和女儿秦双玲每天都要到山上采摘新鲜的豌豆、蚕豆、茴香菜等食材制作渣面粑。
“小时候就是帮忙摘茴香、剥豌豆、蚕豆这些,长大后慢慢开始接触,渣面粑也是我们当地的一种特色,希望被更多人知晓。”秦双玲说。
凌晨五点多,陈桂连和女儿秦双玲就开始忙碌。用历经四个小时熬制出的盘县火腿筒子骨汤融化自家炼的猪油,糯米、大米都是提前打磨成细颗粒状,倒入在汤中反复搅拌后,发酵两个小时。期间,她们还要将火腿被切成细颗粒,茴香菜切碎,连同剥出来的蚕豆、豌豆倒在一起搅拌均匀,各种食材美妙地组合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香味,再进行不到十分钟的蒸煮,热气腾腾的渣面粑就出锅了,然后趁着热度,捏制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圆饼状造型。
多年来,陈桂连严格遵循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这也让她制作的渣面粑更有本地传统的味道。这样的味道不仅饱了自家人的口福,也打开了陈桂连售卖渣面粑的市场。
“老城渣面粑起源于洪武年间,渣面粑不仅可以送亲朋好友,而且也成为上坟祭祀的贡品,寄托对先祖的敬仰和怀念,也是独属于盘州人的乡愁。”盘州市双凤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吴泽春说。(文/视频 翟利巧 何征宇 胡晶晶)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