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展厅里,来自各地的乡村名匠名师交流手工刺绣技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省级乡村工匠晁忠琼现场泡制布依福娘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摄
选手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展厅表演手工刺绣。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纯亮 摄
独具特色的贵州蜡染服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摄
展技能风采,促乡村振兴。5月8日,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贵阳开幕。这是乡村振兴领域赛事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级专项职业技能赛事。贵州将以此为契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技能培训,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发展,培养更多乡村人才。
大赛期间,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技能中国行2024—走进贵州”技术交流、赞助企业展览展示交流等活动同步进行,通过丰富多样的技艺展演、线上直播、交流分享等方式,全面展示乡村工匠培育成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品牌,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初夏新雨,一盏清茗最是温润人心。
5月8日,在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上,来自普安县的省级乡村工匠晁忠琼一手拈袖,一手将冲泡好的茶水注入茶杯,水流如丝滑进茶具,轻轻落在杯底,泛起层层涟漪,刹那间茶香扑鼻……
“当大家品鉴到这杯贵州茶的时候,感受都是惊艳、惊艳、再惊艳,一早上客人来了又来,我们的普安红、布依福娘茶香气和口感都颠覆了他们对贵州茶的认知,这与我们的古法制茶工艺有很大关系。这次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交流,也是我们贵州茶的展示平台。”在晁忠琼看来,好的技艺需要传承,好茶也需要一个好的平台进行品牌推介。
在天津馆内,带着一纸风筝出访过50多个国家的魏国秋这次把技能带到了贵州,一根轻线牵出了魏家五代传承技艺的故事,早在1915年“风筝魏”就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魏国秋说:“我们的做工以打眼后榫为结构,不见一针一线,图案以手绘为主,你看这鹰、这蝉都栩栩如生,既可以放飞,也可以作为装饰。我希望能通过这次交流,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把它传承下去。”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工匠们用精湛的手艺展现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独特风貌,各省市场馆内一步一个“绝活”,气氛无比热烈。
在贵州馆,美食、茶叶、饰品、蜡染等产品吸引各地来客纷至沓来。据了解,贵州馆由9个市(州)展区构成,汇聚刺绣印染、雕刻彩绘、制茶工艺、乐器制作等17类251件展示展演作品,96名乡村工匠参加现场展演。
来自黄平县的省级乡村工匠张谨,着苗族盛装,身挂银饰,头顶苗族银凤冠,现场展示苗族银饰的传统技法,她介绍:“现在做的是一个茶叶罐,采用立体浮雕将麒麟、龙以及我们的神兽汇聚罐身,寓意健康吉祥。”为参加本次交流活动,张谨赶制了6幅浮雕作品,取名《黄小西吃晚饭》,接下来她还准备以贵阳路边音乐会为主题进行创作,用老技艺激发新光彩,展现贵州的好生态好风景和现代都市的魅力。
在其他展馆中,有同样身着民族服饰,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国家级乡村工匠珍拉,正在用羊毛线编制一幅布达拉宫藏毯,绿色的植被由浅入深,建筑高低错落,近大远小的构图,让这幅挂毯呈现出立体的效果。作为世界三大名毯之一,藏毯融汇了雪域高原的千年文化,珍拉的故乡江孜县是西藏远近闻名的藏毯产地,家族在过去也是编织世家,这次的布达拉宫作品,结合了江孜藏毯的技法和西藏标志性建筑,饱含珍拉对自己民族和故乡的热爱。
还有来自甘肃省的国家级乡村工匠左焕茸,她用一双巧手,绣出了一幅飞天神女和九色鹿的精美画作,针法细密,色彩艳丽,飞天神女的华服流光溢彩,左焕茸说:“这幅作品灵感来自敦煌壁画,大概要绣两个月时间。”
大国工匠是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乡村名师们各有绝技,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活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宝贵资源。
近日,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共同公布了第一批273名乡村工匠名师名单,涉及28个省份258个县28个民族,既有西部脱贫地区的乡村工匠,也有东部发达地区的乡村手工业者,他们积极开展技艺传承和技能培训,领办创办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
来自黑龙江省的国家级乡村工匠孙艳玲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说:“一个绣娘一天能做的产品数量有限,只有集群发展,才能把这门技艺和产业做大做强。我从事刺绣30多年,现在在黑龙江有30所大师工坊,也把产业扩展到了北京和深圳,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
2023年贵州认定乡村工匠3326名,领办创办企业、工作室1701家,带动11.8万人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遴选省级乡村工匠名师279名,领办创办企业、工作室300余家,带动3.86万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12名工匠被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认定为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领办创办企业、工作室15家,带动6639名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
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处处长田维秋介绍:“从文化技艺传承,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乡村工匠被赋予了更多意义,他们更接地气,是我们本土的大师,在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中发挥着很大作用。我们也想通过打造这样一批乡村工匠名师,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并宣传出去,提高作品的附加值,为更多老百姓找寻更多就业路子。目前,我们各市州都在挖掘自己的乡村工匠,下半年我们要对现有的279名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进行授牌,启动2024年的省级评选,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