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生态之韵 绿美成诗——美丽贵州建设步履铿锵
2024-06-05 09:31:2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魏寒冰

生态之韵 绿美成诗 —美丽贵州建设步履铿锵_fororder_35e91467-acea-431f-8b84-12d933ab9834

生态优美的兴义市纳灰村。 张霆 摄

  首批省级林业碳票成功签约,碳票持有者幸福地笑了;赤水河水清岸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沙鲈鲤”重新在赤水河中被发现;曾经灰扑扑的“煤都”六盘水如今空气清新,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舒心……从点滴汇聚江河,美丽贵州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迈出坚定步伐。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我省深刻把握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要求,坚持以更高站位推进降碳、更大力度实施减污、更实举措扩绿提质、更深层次先行试验,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奋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贵州实践,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中走前列作示范。

  治污,攻坚克难

  喀斯特地貌占全省总面积62%的贵州,地上、地下污染容易贯通,奇绝壮美与破碎脆弱伴生,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修复。

  面对难题,我省攻坚克难,敢于动真碰硬保护生态环境,让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名片”在黔贵大地熠熠生辉。

  5月31日,省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及省第九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结束对铜仁市、安顺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至此,本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完成对九个市州的督察工作。

  自2023年9月本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以来,各督察组坚持严的基调,充分发挥督察的“利剑”作用,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严守整改时限要求,严把整改验收标准,严肃监督问责机制,确保问题真整真改。

  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早在2022年,我省就在全国率先开展环境风险防控攻坚战,敏锐感知各类风险苗头动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在源头遏制环境风险发生。

  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优化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定期跟踪调度目标完成情况,强化“一对一”驻点帮扶督导,综合运用预警、通报、约谈等措施,确保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智慧监测全面护航。省生态环境厅统筹开展生态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强化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维管理,完成贵阳市、遵义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布设503个生态质量地面监测样地。“贵州普定喀斯特站”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作为全国首批、西部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2023年,全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持续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势。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8.6%;114条主要河流222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9.1%,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100%;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1%。

  制度,奋楫创新

  4月,省林业局、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签发第一批省林业碳票,开阳县、水城区、凤冈县、七星关区、江口县、都匀市、台江县、丹寨县、剑河县和册亨县等10地获得首批省级林业碳票,涉及林地1.3万余亩,监测期碳减排量12.37万吨。

  省级林业碳票破解了过去地方林业碳票省内流通交易受限、计量标准不一等难题,有效盘活全省森林资源,强力助推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青山万叠,碧水千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殷实的家底,是贵州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底气。近年来,生态法规出台频度密集、生态执法监督尺度严格……在法规和制度的硬约束下,贵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过去一年,省生态环境厅开展《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条例(草案)》《贵州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立法调研;立项《贵州省酱香型白酒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贵州省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7项地方标准。

  同时,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制定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意见、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督办暂行办法,印发污染源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试点方案。

  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基本建立了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较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1项改革经验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一批又一批改革创新成果。

  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制度成果逐渐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铁门槛”越筑越牢,生态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越搭越稳。

  发展,协同推进

  近日,走进遵义赛德水泥有限公司厂区,绿意葱茏,空气清新,看不到粉尘,听不见噪声,仿佛进入一座山水环绕的公园。该公司正在建设水泥企业超低改造排放项目,将于7月投入使用。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继燃煤电厂、钢铁行业之后,又一行业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省生态环境厅正对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碳排放管理的实际困难,精准施策,帮助企业结合实际制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引导企业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深度治理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全省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生态文明是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在贵州,越来越多人正行动起来,成为建设美丽贵州的践行者、推进者、引领者。

  贵州省积极拓展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应用场景,在促进节能、降碳、减污的同时,推动全民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今日之贵州,生态文明理念徜徉在如画山水间、奔腾在绿色产业里,一个蓬勃发展、绿意葱茏、生态优美、经济崛起的贵州,正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多彩新面貌。(梁隽 王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