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从“制造”到“智造” 贵州制造业迎来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07-24 13:26:26来源:环球网编辑:罗淼责编:蒋硕

  一秒钟生产一个电芯!走进宁德时代贵州工厂生产车间,蓝色电芯从生产线上鱼贯而出,这是世界灯塔工厂的极限智造的速度和能力。然而,世界灯塔工厂不仅仅是快速生产的地方,它是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综合工厂,因此被冠以“世界灯塔”的称号。这样顶尖的工厂在全球锂电行业中仅有三座,宁德时代贵州工厂正是其中的一员。

  “目前,我们的产线都处于满负荷状态,相比去年订单量有所增加。”电芯制造装配车间负责人王海(化名)指着车间内一条条流水线上机械臂操作灵活的机械臂告诉记者,得益于生产车间数字化运作,工厂才能满足每日的生产指标。

从“制造”到“智造”  贵州制造业迎来产业发展新篇章

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

  当前,宁德时代贵州工厂自动化率达到95%,从投料到成品产出的周期内,可实现1秒产出1颗电芯、2.5分钟生产1个电池包。该项目规划建设年产60GWh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及产业配套项目,同时支持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两类产品,贵州基地产品供应包括大众、标致等在内的欧洲客户。

  “为了实现工厂数字化运营,我们基于大数据,建立云端虚拟工厂,让工厂成为可进化的AI生命体。让产线变透明,用数字驱动生产效率,促进产能和质量双提升,使生产成本降低42%,生产节拍缩短50%。”宁德时代宁德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了满足这座占地约885亩的“灯塔工厂”数字化运营,贵州省政府正在通过“智慧黔城”“数智黔乡”等政策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宁德时代贵州工厂提供数字化运营提供相关支持。

  正是在贵州省政府的引导下,据统计,贵州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20年120亿元增长至2023年695亿元,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现代产业园内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只见生产车间里,一排排机械手精准地焊接车身,SPS自动运输小车来回穿梭转运物料,空中的传送平台让每一道工序畅通无阻……在数字化的支持下,眼前的汽车生产工厂变得高效且智能。

  作为观山湖区吉利汽车制造基地投产的首款纯电车型,刘铁江介绍,银河E5是吉利首款基于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构打造的量产车,搭载了吉利自研的全新一代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采用“中央大脑+区域服务化”架构设计,实现了算力集中、软件逻辑分层解耦,赋能生态开发和用户体验提升。

  对于如此复杂精密的制造,更为看重生产基地的智能化生产。刘铁江说:“基地采用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理念,整合工业机器人、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按世界一流智能工厂标准布局,打造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一体的智能工厂,可实现五种车型同时混线生产。”

  “贵阳基地年产能30万辆,日均产能822辆。银河E5是贵阳基地投产的首款纯电车型。目前,基地已做好银河E5的排产规划,今年5月就投入了生产制造,保障上市即交付、提车不等待。”刘铁江说,银河E5在贵阳量产将进一步助推贵州汽车工业向全球化、精品化趋势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贵州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完善。下一步,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将实现提质增量、降本增效,助力贵阳成为西南地区率先以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先行者,为“电动贵阳”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汽车生产制造的数字信息化转型升级,是当前各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缩影。这些年,作为中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省充分发挥大数据先发优势,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数字产业规模,全方位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在汽车制造领域,数字信息化的深度转型与升级正成为各地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生动体现。贵州省,作为中国大数据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依托其大数据的先发优势,积极践行“万企融合”战略,致力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3年,贵州省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占比达42%左右,增速保持全国前列。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贵州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未来的智能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