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阳市开阳县:从“磷”突破 向“新”而行
2024-10-23 13:12:41来源:天眼新闻编辑:周娴责编:邱观史

  开阳因“磷”而兴,是一个“家里有矿”的县城,与湖北襄阳、云南昆阳并称“三阳开泰”,是全国磷矿资源最为优质富集的县,素有“中国绿色磷都”的美誉。

  近年来,贵阳市开阳县抢抓政策机遇,以转思维、转结构、转方式“三转”为突破,发挥“富矿”优势,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从“磷”入手的破题之策、行向“新”而行的提升之路、寻点“石”成金的动力之源。

贵阳市开阳县:从“磷”突破 向“新”而行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新业态

  为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开阳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服务商服务原则,邀请华为云为县域12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诊断,指导企业持续加强新技术、新模式探索,培育一批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数字领航企业。

  2020年以来,安达科技等7家企业获批省级融合标杆、市级融合优秀示范等荣誉13项。

  科技自立自强,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开阳县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科技攻关,赋能产业发展,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清原农冠“灭生性除草剂新品种的创制集成与应用”、贵州磷化新能源“六氟磷酸锂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中试线建设”等22个科研项目分别获省市立项支持,实施“快速鉴定芽叶早生茶树种质的研究”等一批优质县级科技项目,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阳市开阳县:从“磷”突破 向“新”而行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让传统产业重焕生机,不断迸发新动能、新优势。

  开阳县依托研发投入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等政策,坚持“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创新型企业。2023年胜威凯洋等4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焱睿新型等3家企业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立矿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的规模总量的同时,我们全力推动创新创业平台培育建设,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县工信局副局长李雪介绍,开阳持续推进创新能力建设,优化创新平台布局,进一步丰富科技投入渠道,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投入体系。依托省市部门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充分链接优质创新资源,吸引一批优质科技项目成果在开阳开展延展性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2022年,全县11家规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2.15亿元,以73.1%的增速排全市第二,2023年研发投入上报数达2.67亿元。截至目前,县域各类创新平台达9个,2024年组织安达科技申报制造业创新中心、胜泽威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伟股份、路发实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24年支持企业实施省级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重大项目)1项,引导贵州开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原农冠联合贵州大学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项目2项。

贵阳市开阳县:从“磷”突破 向“新”而行

  加强创新人才支撑,强化发展源动力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开阳县聚焦产业靶向引才,依托“科技副职”“科技专员”等柔性引才项目,灵活采用项目合作、兼职创新等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23年实现新增制造业人才1419人,2024年新增制造业人才达1300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一支。

  在抓人才项目实施方面,2023年协助安达科技成功申报重点产业人才和重大产业项目互动招引“123”计划,获得资金支持1200万元;2024年协助安达科技申报2024年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创新企业家项目。

  “发展新质生产力,劳动者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坚持从‘磷’突破向‘新’而行,同步推进科技人才使用工作,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现代化。”李雪介绍,开阳县充分发挥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及资源禀赋,合力建设示范基地助力产业发展。

  据了解,2021年至今,科技特派员共深入现场服务1403天,解决具体技术问题103个,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32项,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43个,培养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56名,切实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开阳县工信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的有机衔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真正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李雪说。(陈俊吕 肖敏 游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