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竞驰新能源电池赛道 千亿产业乘风起
2024-11-11 09:56:38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11月1日,吉利汽车集团发布最新销量数据。吉利汽车10月销量226686辆,新能源销量、海外出口销量持续大幅上扬,增速迅猛。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722辆,同比增长约83%。其中,银河E5上市85天,累计交付超4万辆,成为上市最快突破4万辆的A级纯电SUV。

  吉利贵阳基地作为吉利银河E5的整车生产基地,目前已实现不同平台、不同尺寸、不同类型、不同动力、不同功能、不同颜色、不同配置的多车型高度柔性化共线生产,产品涵盖轿车、SUV、MPV三种车型,动力有甲醇车、汽油车和新能源车。

  随着吉利、奇瑞等龙头企业先后在贵州布局整车基地并陆续扩大投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纷纷落子,贵州磷化集团、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一批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蓬勃发展。

  谋“新”求“质”逐“绿”,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全省已形成动力电池产能37亿瓦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45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产能10.8万吨、负极材料产能37.4万吨,较2020年实现大幅倍增,有效支撑贵州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动力+储能”双赛道

  订单增长、产能饱满、销售畅旺……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四期的项目建设扩能,目前已经达到全年7000万只锂电池的产能。

  “去年投资超亿元建设了三期项目,主要用于3C储能电池生产,达到了日产35万只锂离子电池,明年还将进一步扩大三期生产线产能。”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力中说,今年四期建设投产后,产能进一步释放,做到日产50万只锂离子电池,预计今年全年产值约4亿元。

  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毕节高新区,随着园区内产业链不断完善,贵航新能源生产原料实现了园区采购。“生产使用的电解液是由园区的光瑞新能源生产,正极主材料则使用了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公司生产的产品。这极大节约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张力中说。

  眼下,贵州车联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联邦)第二代储能式移动充电机器人已经完成研发,正在做批量投放前的测试工作。

  “这套装置有望在明年实现市场规模投放。”车联邦副总经理彭康说,“这个储能式机器既有助于风、光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就近消纳,促进能源间的‘时空转移’,在用电高峰及应急情况下,变车找桩为‘桩找车’,也可将储存的清洁能源用来向电网反向供电,减轻电网压力。”

  据《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超过 300吉瓦,其中中国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65至70吉瓦。为更好适应当前发展环境、产业前沿和贵州省产业基础新趋势、新变化,全省紧盯“动力+储能”双赛道,加快壮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集群,力争到2027年集群规模突破5000亿元。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在六盘水高新区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公司的年产5000吨新能源材料(碳酸锂)项目厂房内,含锂废渣、锗废渣、难选低品位铜尾矿、钨铁尾矿等大宗工业固废在历经数道工序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为电池级碳酸锂产品。

  六盘水高新区立足全市及周边丰富的含锂尾矿,主动融入“电动贵州”战略机遇,成功引进年产5000吨新能源材料(碳酸锂)项目,以含锂尾矿为主要原料,生产电池级碳酸锂,专攻新能源电池材料创新。该项目通过自主研发的含锂尾矿提取电池级碳酸锂核心技术和定制的模块化环保装备,提取电池级碳酸锂产品,将于年底实现投产。

  在贵州兆为新材料科技公司总经理兰立华看来,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与矿石法碳酸锂生产工艺相比,贵州兆为科技基于含锂尾矿提取的电池级碳酸锂材料,锂资源整体回收率达85%以上,高于矿石提锂行业平均80%的回收率。同时,产品纯度和粒度指标达到并优于电池级碳酸锂材料行业标准。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特种合金材料,该公司今年新建的15万吨新材料项目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通过同院校合作研发特定的合金成分配比和工艺控制形成部分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在铸造后无须进行传统的热处理工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并减少能源消耗。”贵州航鹏总经理吴山飞说。

  接下来,航鹏新材料将为配套建设投产15万吨再生新材料产线设立科学家工作站,探索上下游协同模式,最大限度对新材料原料进行就地转换。

  向新求质,蓄势赋能。“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全省将持续做好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发展培育工作。做优做大已设立的一批创新平台基础上,聚力攻关先进技术,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拓展应用场景,持续壮大规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优化海外产能布局,确保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布局电池循环利用产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退役潮”也接踵而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领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黔东经济开发区年产10万吨动力锂电池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去年8月实现投产。通过先进的动力电池回收工艺处理,提升处理废旧动力锂电池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从而实现金属再生、环境保护、资源循环等多重目标。

  “项目两期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带动黔东经济开发区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融合集聚发展,与岑巩经济开发区、大龙经济开发区加快形成黔东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集聚区,为打造贵州东部新能源产业集群和资源循环产业示范基地提供强力支撑。”贵州黔东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胡英增说。

  贵州鑫茂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磷酸铁锂生产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锂电池回收技术,及自动化电芯拆解、烘烤、剥离、筛分、除磁等生产工艺,2023年,年产1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完成工业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180%,产品流向下游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江西赣锋等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

  今年,贵州磷化集团建成全省首条全要素电池回收生产线,一块废旧电池经放电处理后,通过物理破碎,分项筛选出铜箔、铝箔、锂电黑粉,再经浸出、萃取分离等环节,黑粉将被制成下游电池生产所需原料。目前,该项目的磷铁回收率达到90%,碳酸锂回收率达93%。

  下一步,贵州还将有更多相关企业加快退役电池柔性拆解、电池成组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不断提升回收效率,做大产业的经济与环保价值总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