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个“水光互补”的示范发电项目。(受访企业供图)
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受访企业供图)
11月12日,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天之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旧电器拆解车间,工人正熟练地拆解一台台废旧家电,对其中的铜、铁、橡胶等再生资源进行分拣提炼。
这里是贵州静脉产业园,已构建起“互联网+回收体系+家电拆解中心”的绿色回收产业链体系,今年计划废旧家电年处置量达150万台(套),为如今如火如荼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增添了一抹绿色。
近年来,贵州正以推动制造业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绿色化发展为引领,以科技为引领,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不断夯实工业绿色本底。
科技引领 看工厂车间的绿色蝶变
2023年,同时入选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的贵州新曙光电缆有限公司,依托生产全过程的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改造,走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从厂房高度、窗户大小及数量、照明系统、能源结构,到热回收、水收集、水循环、污水站、环保漆等都有讲究,企业早在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理念。”新曙光总经理申进说,目前,单位产值消耗仅为每万元8公斤标准煤,为国内同行业能耗水平的十分之一,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排放水平。
“我们优化能源结构,优先采用清洁能源。空调也采用了余热回收装置,实现反向逐级控制,节能降耗。”申进说,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量用于水加热,再用于生产,污水经污水站、中水回收装置等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最大限度减少水电消耗。
新曙光电缆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最终实现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产品环保化。
依靠自身出色的制造实力和持续的科技创新,新曙光电缆为企业产品竞争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势——44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项),与知名高校深入产学研合作,让新曙光电缆在高性能绝缘材料、特种电缆、三代电缆等产品开发上行稳致远。现有高端生产装备250多台套,检测设备200多台套,年产值超50亿元,持续解锁工业发展高效低耗的“绿色密码”。
科技赋能 听绿色产业的拔节声音
以数字经济为突破,我省抢抓新能源“风口”机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擦亮了“绿色发展”主色调。
宁德时代、比亚迪、湖南裕能、深圳盛屯等头部企业入黔发展,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本土企业迅速成长并成功上市,筑起了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动能。
向“绿”而行,随着我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
在毕节威宁自治县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交界处的牛栏江上,坐落着一座水库,一旁的山坡上是一片片光伏板,两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这是贵州首个实现“水光互补”的示范发电项目。源源不断的电力从这里出发,经过220千伏玉撒Ⅰ、Ⅱ回线路,到达毕节供电局500千伏乌撒变,最后抵达千家万户。
去年以来,先后建成投运500千伏乌撒变3号主变、500千伏奢鸭二回线路等重大工程,毕节市新能源送出能力由570万千瓦提升到680万千瓦。
此外,国内首套1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成功并网;新能源可观可测可控一体化综合应用平台上线运行……随着一项项工程、技术、平台落地见效,毕节“荷随源动”的电力特征正在向“源网荷储互动”积极转变,供需更加协同。
新能源,正在成为贵州的一张“新名片”。近年来,我省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政策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电动贵州”新名片愈发闪亮。2023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5.0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超过160亿元。
科技创新 展望绿色科研新图景
“研究院引进的先进碳捕集及利用技术,是以第二代二氧化碳高效捕集技术为核心,结合贵州省来源广泛、储量巨大的硅铝基和钙基工业固废资源,针对两类最具应用潜力的固态胺和钙基二氧化碳固体吸附材料,在工业排放源区域范围内实现烟气二氧化碳的高效捕集。”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胡圣伊凡说。
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由贵州省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学共建,是贵州首家企业化运营的省级独立法人机构。由顶尖科研团队领衔,汇聚国内外新能源、新材料等双碳领域的专家和技术资源,聚焦绿色低碳及大数据产业,研发共性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吸引高端人才,研究碳中和政策,推动技术转移与产业升级。
南方科技大学碳捕集技术项目团队是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的首批“科技入黔”团队之一,通过技术入股与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以项目孵化的方式,成立了贵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所研发的碳捕集材料性能和碳捕集工艺在捕集成本、捕集能耗、吸附容量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帮助新技术破除资金匮乏、技术周期长、市场不确定性等多重挑战,打通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正是我们所要做的事情。”胡圣伊凡说。
目前,该研究院已完成办公场地与实验室场地建设任务,储备项目62个,引进院士团队3个,孵化科技型企业7家,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碳治理、生态环保、高端装备等诸多领域,已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并成功搭建双碳技术研发平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旭婉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