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数字经济 | “一码贵州”开启数字化“焕”新时代
2024-12-27 10:46:22来源:天眼新闻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活动访问人次、市州排名、订单数量走势、商户销售额Top10等关键数据实时跃动,在“一码贵州”研发的贵州省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屏上,核心信息一览无余,为浏览者提供了精准而即时的信息快照。

数字经济 | “一码贵州”开启数字化“焕”新时代

  通过对活动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平台能够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活动的持续高效运行。这种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活动的整体效果,更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在热火朝天的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中,‘一码贵州’闭环管理举措尤为亮眼。贵州成为全国唯一将这一流程全部闭合在自有电商平台的省份。”一码贵州事业群总经理卢钐介绍,这一实践不仅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还加速了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步伐。

  “一码贵州”作为贵州重点打造的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以“聚资源、卖产品、存数据、留产值”为目标,整合省内各行业、各区域市场主体资源,提供由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产业服务。

  截至2024年12月10日,平台用户规模达1901万人,入驻企业7.06万家,上架产品115.18万个,形成交易订单1933.77万笔,完成交易额508.90亿元,是贵州省内入驻企业最多、商品最全的数字商务平台。

  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期间,该平台依托其独特资源,构建了一个涵盖消费者优惠券领取与消费、商家订单信息上报与补贴获取,以及最终数据深度解析与可视化表达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数字生活,焕新无忧。作为贵州省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领用的唯一渠道,消费者只需指尖轻点,便能在“一码贵州”瞬间掌握最新、最全的以旧换新政策,轻松申领政府补贴,让换新成本一降再降。平台内,知名家电品牌齐聚一堂,为消费者带来了多样的选择和高品质的服务。此外,“一码贵州”还负责送新拖旧,消费者选购新家电后,无需再为旧家电的处理而烦恼。

  在“一码贵州”平台的引领下,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已然超越了传统促销活动的范畴,不仅为企业市场拓展的征途增添了动力,更为其业务模式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契机与平台。

  “通过点对点信息传递,‘一码贵州’精准高效地实现政府活动信息直达商家,解决了传统层级传递机制时效滞后、触达不准的问题。”卢钐表示,在商户端,平台会根据商家属性和活动参与情况发送个性化通知,如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最新政策、注意事项等,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针对性和商家响应效率,为政府活动推广和商家参与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一码贵州”通过不断升级自研的以旧换新审核系统,显著优化了流程效率。如今,补贴打款至商家的周期已大幅缩短至7个工作日以内,较之前30个工作日有了显著提升。此外,平台还实现了商品售出后电仓与后台的自动匹配、系统线上自动开具电子发票及自动审核等功能,这些自动化措施极大地减少了人工干预,进一步提高了审核效率,确保了整个流程的顺畅与高效。

  卢钐说:“如果审核过程顺利,系统甚至可以做到卖一单审一单,第二天补贴款打入商家账户。通过系统的持续优化,我们将商家从烦琐的后台补贴申领工作中逐渐解放出来,让他们更专注于产品销售。”

  对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的闭环管理,确保了贵州省的资金数据、交易数据,以及商家的所有订单数据和审核数据都安全存储在国有平台中,并保留在本地。有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了数据泄露或丢失的风险。

  无论是5万多商家的整体交易数据,还是15万产品的流转情况,甚至是每一户商家、每一个用户、每一个产品的交易数据,“一码贵州”都能够实时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

  “这些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支撑,助力政府更有效地引导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本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卢钐表示。

数字经济 | “一码贵州”开启数字化“焕”新时代

  “一码贵州”,正以数字化之翼,引领贵州家电以旧换新新风尚,截至12月10日,已鼓励消费者家电换新76.8万件,使用财政补贴资金6.47亿元,产生家电换新消费34.8亿元。

  除以旧换新活动外,2022年起,“一码贵州”平台还陆续承接了3亿元省级消费券、贵阳贵安房契税消费券、各市州各场景消费券等消费券发放工作,累计吸纳92.34万户商户参与,促进契税缴纳20.4亿元,发放消费券累计达到10亿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