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凯里:百亿级园区释放特色发展动能
2025-03-13 14:08:5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展凌责编:赵滢溪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聚焦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抓牢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在2024年成功打造黔东南州首个“百亿级”园区。2025年,凯里市开足马力抓生产、促创新、拓市场,推动园区向更高水平迈进。

  走进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玻璃生产车间,只见生产线正繁忙而有序地运转着。随着今年国家“430”并网政策和“531”电价改革政策实施节点的临近,该公司抢抓新规给光伏产业带来的机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

  “我们要抓住这一波机遇,把生产做得更合理、更规范,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目前,我们接到的销售订单很多,玻璃原片成品都是一天几十车的往外拉,销售市场主要是立足于贵州辐射周边西南地区,再往江苏、安徽、浙江这一带去拓展。”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总经理靳艳标说。

  2024年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成为14亿级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今年,该公司将继续与凯里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研发更多高效产品,并同其它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优化探索。

  “通过政府协调,我们正在跟华为积极对接,未来将基于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让数据上云端,真正实现智能制造,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靳艳标说。

  在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今年,该公司为了增加产品品种,首次改产了15毫米厚的玻璃,更丰富多元的产品线让企业的产量和销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贵州凯里:百亿级园区释放特色发展动能_fororder_640 (10)_副本

海生玻璃车间

  “公司在超厚或超薄玻璃领域不断地改产,以增加市场竞争力,也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现在公司产能是满负荷生产的。我们整个玻璃项目分三期规划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基本上全部建成,园区管委会对我们企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贵州海生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贵军说。

  海生玻璃的快速发展,正是凯里市“富矿精开”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石英砂资源储备库,实现优质矿石直供企业,保障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吸引更多的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

  “凯里当地拥有丰富的石英砂资源,矿石品味好,含铁量低,产出的玻璃品质更好更白,市场竞争力更强,咱们园区去年实现了‘百亿级’园区的目标,我们也很高兴,相信园区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保障工作会越来越好。”王贵军说。

  当前,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共有企业131家,其中规上企业有61家,玻璃制造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有20家,铝加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有17家,主导产业发展正在“聚能成势”。

  在其亚贵州集团的包装车间,一袋袋包装好的氧化铝粉将被运送至全国各地,生产线仍延续着去年满产的势头,特别是今年1月,该公司首期年产20吨4N镓项目安全验收评审通过,为后续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镓,它属于一种非常稀有的金属,是制造雷达、红外探测等设备的关键材料,这次安全验收的通过,标志着我们公司的4N镓产品已经完全符合市场的要求,接下来,要让我们的镓产品更进一步,继续往高精尖产品领域进行深入研发。”其亚贵州集团总经理邱林说。

  其亚贵州集团自2012年在凯里市建成投产以来,发展态势良好,2024年,其亚贵州集团的工业产值达到了48.5亿,显著成绩背后,有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突破,也有当地良好营商环境的加持帮助。

  “地方政府提供了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够沉下心来抓安全、抓环保、抓生产。” 邱林介绍,“下一步,我们准备研发生产高纯氧化铝、多品种氧化铝,现在园区正在全力以赴地帮助我们招商,一些上游的矿石初加工型企业基本上已经落地,形成产业化集群,所以我们对企业的蓬勃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凯里市创新“园区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推行“五个平台一专班”服务机制等,进一步激发了园区的发展活力。

  据统计,2024年凯里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其中炉碧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10亿元,增长54%,成功打造全州首个百亿级园区;黔东南高新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增长7%。2025年,凯里市继续牢牢扭住工业体系这个主抓手,全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快提升特色产业、探索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文/图 聂蕾 刘汉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