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指尖技艺”织就“指尖经济”
2025-03-21 09:03:27来源:科技日报编辑:周娴责编:赵滢溪

  “嗒嗒嗒、嗒嗒嗒……”3月19日,在贵州黔东南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数智化生产车间里,流水线火力全开,细细的针头在布料上快速勾勒成画。身为公司负责人的龙禄颖,刚刚从米兰时装周赶回,正在紧急组织员工制作刺绣产品用以出口。

  苗绣是一种刺绣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苗绣的传承过程中,科技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贵州,数字化传承、数智化生产等让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指尖技艺”,化身为日益壮大的“指尖经济”。

  数字赋能,牵手国际品牌

  20年前,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带领设计师走进贵州深山。一到这里,夏华就被绣娘们手中精美的绣品深深吸引。自此,夏华和依文集团,就与贵州刺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怎么样才能让技法不失传?夏华首先想到的是数字化赋能。于是,她开始走村串寨寻访。最终,夏华及团队找寻到了2.5万名绣娘,并建起了中国手工艺者数据库,对每位绣娘的技法和信息进行收录。自此,贵州绣娘的技艺有了数字化传承。

  为了记录刺绣独特的纹样,夏华花了20年时间将搜集到的8900余种民族美学纹样建成了数据库。让夏华没想到的是,这两个数据库的建立,引来400多个国际品牌和1600多名设计师前来牵手绣娘,展开创新创作。“现在我们一年可以创造出1.5万余个新的民族文化产品,大大地激活了市场。”夏华说。

  贞丰县的布依族独臂绣娘梁忠美,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梁忠美绣的蝴蝶栩栩如生。可是在家乡的小集市上,一幅刺绣作品只能卖几十块钱,每月收入不到千元。“我们通过设计,将梁忠美手中的蝴蝶变成了服装、包包等时尚产品,也打造起蝴蝶仙子的IP。如今,她的月收入已经过万元。”夏华说。

  科技助力,释放“指尖经济”

  龙禄颖自幼跟随母亲学习苗绣,熟练掌握各种高超的苗绣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龙禄颖放弃在深圳国企的稳定工作,返乡发展苗绣产业。

  是选择传统作坊式的“小打小闹”,还是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龙禄颖也一度困惑。最终,在黔东南州科技局的帮助下,龙禄颖联手贵州大学技术团队,开展了“基于图像特征融合的贵州苗绣数字化自适应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的科技攻关。

  2023年,随着全新的苗绣数智化平台投用,龙禄颖在保持苗绣核心技艺和工序的基础上,把手绣和机绣科学地结合起来,这一举动打破了苗绣仅适用于服装饰品等小面积刺绣的生产模式,也扩大了应用场景。

  “这样,我们每天的产量提升了60倍,成本降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龙禄颖说,因为有了科技的助力,公司的苗绣品牌不仅在国内颇受欢迎,还远销美国、欧洲等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刺绣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国际舞台,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个个美丽的刺绣,成了贵州民族文化的特殊符号,也是贵州传承、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的生动体现。(记者 何星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