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省平塘县书写高质量充分就业“幸福答卷”
2025-04-24 14:10:1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春日的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职业中学实训车间里,缝纫机的嗡鸣声与学员的讨论声交织成曲。

  从“企业点单、政府派单”的精准培训模式,到“毕业即就业”的产教融合实践;从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的基层岗位,到为大龄农民工开设的实用技能课堂;从东西部劳务协作的“点对点”输送,到社会公益组织的“一对一”帮扶——平塘县以“技能筑基”为笔,以“多元协同”为墨,在产业发展与群众需求间架起桥梁。

  锚定产业需求 以“精准对接”化解“供需错位”

  靶向培训,确保技能“适销对路”。近年来,平塘县轻纺业、钙产业、茶产业及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但部分企业仍面临用工荒与技工缺的双重压力,群众仍处在岗位少与就业难的两难境地。2025年,平塘县将加速建成县级公共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化程度;全面推行以产定培、以岗定训模式,系统性破解用工主体与劳动力“供需错位”问题;大力开展“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按照“企业点单、政府派单、机构接单”的培训机制,整合资源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以上,确保劳动力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契合。

贵州省平塘县书写高质量充分就业“幸福答卷”_fororder_推动职业院校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校”

职业院校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校”

  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双元育人”。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校”,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创新模式,引导新趋势服装有限公司与平塘县职业中学深度合作,开设“轻纺专业班”,学校依据企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学杂费用补贴,学生结业后可直接上岗。

  聚焦重点群体 以“全程服务”稳固“就业底盘”

  多管齐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塘县深挖编制存量,大力组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聘),以及村级常务干部、“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志愿者”“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岗位考录工作,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一线,拓宽就业渠道。

  同时,平塘县重点聚焦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严格落实“1131”就业服务机制;开发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兜底岗位,精准实施就业援助,确保困难群体就业有保障。

贵州省平塘县书写高质量充分就业“幸福答卷”_fororder_务工群众在茶山采茶

务工群众在茶山采茶

  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大龄农民工特点,平塘县开设家政服务、茶叶加工、简单手工制作等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课程,切实提升其就业能力;在增岗拓岗方面,积极与本地企业沟通协调,鼓励企业设置适合大龄农民工的岗位,搭建就业平台;在政策扶持方面,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挖掘季节性务工岗位,组织大龄劳动者参与茶叶采摘、辣椒采摘等工作,拓宽就业途径,确保县内63岁以内有就业意愿的农民工就业率不低于70%。

  强化政策协同以“机制创新”激活就业“一池春水”

  平塘县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借助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有组织输送县内脱贫劳动力到东部结对帮扶地区稳定就业,并协助申报广州市协作地区脱贫人口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稳岗就业生活补助及交通补助等,以政策红利吸引稳定就业;针对创业人员,全年计划发放不少于50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持续优化创业生态环境,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氛围,提高创业成功率,带动更多人员就业。

  平塘县还积极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用工密集地区建立劳务协作关系,通过“点对点”集中输出方式,每年输送不少于3000名劳动力到东部地区就业;对脱贫未就业劳动力和轻微残疾人等就业弱势群体,积极争取东部企业爱心岗位,帮助不少于200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凝聚社会合力 以“多元共治”构建良好“就业生态”

  平塘县着力提升培训机构水平,实施培训质量星级评价制度,淘汰不合格机构,培育一批“金牌培训师”和“特色培训品牌”,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含金量,增强学员在就业市场的议价能力。

贵州省平塘县书写高质量充分就业“幸福答卷”_fororder_中式烹调师培训

中式烹调师培训

  平塘县工会、妇联、残联及其他社会公益组织积极投身就业促进工作,在残疾人就业政策落实、维护女性就业权益等方面贡献力量,确保就业帮扶覆盖每一个群体。(文/图 罗琳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