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新业态引发消费热潮 贵州黄果树旅游区“五一”旅游市场多点开花
2025-05-07 15:53:3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今年“五一”假期,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精心筹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不断催生文旅新业态、新项目与新场景,充分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旅消费需求。“五一”假期,黄果树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6.69万人次,同比增长25.94%;实现旅游总花费2.52亿元,同比增长10.36%。

  瀑声如雷引客至 文旅融合展新篇

  “五一”期间,黄果树景区人流如织,游客穿梭在景区各处,大瀑布前人潮涌动,奔腾的水流飞泻而下,气势磅礴,巨大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拿出相机、手机记录这震撼人心的瞬间。

新业态引发消费热潮 黄果树旅游区“五一”旅游市场多点开花_fororder_640

黄果树瀑布

  “趁着假期来看看课本上的瀑布,到了现场非常让我激动,我要多拍些美美的照片。”江西游客翁雨彤不时调整拍摄角度,力求捕捉到最完美的画面。

  在龙宫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乘船入口处,队伍排得整整齐齐,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引导着游客穿上救生衣,有序登船,开启神秘的地下溶洞探险之旅。“五一”期间推出的龙宫景区推出的洞穴音乐会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在龙门飞瀑自然声场中,古琴清音与瀑布轰鸣交织共鸣。

  夜游项目引客留 陡坡塘夜游正式运营

  “五一”期间,黄果树旅游区两大夜游项目人气爆棚,夜幕下的黄果树大瀑布与陡坡塘景区通过光影艺术焕发新生,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当大瀑布灯光骤然点亮时,奔腾的水幕瞬间披上璀璨华裳,“灯光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亮灯瞬间特别震撼。”成为游客最集中的赞叹。

新业态引发消费热潮 黄果树旅游区“五一”旅游市场多点开花_fororder_640 (1)

《再回西游》演出

  作为全新推出的沉浸式夜游项目,陡坡塘景区以《西游记》经典场景为蓝本,运用数字光影与实景演绎打造“重走取经路”体验,景区沿途设置的多处互动节点,让游客可与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角色合影留念,深度感受西游文化魅力。

  “白骨精这段很好,舞蹈很棒,每个角色演绎都很生动。尤其是在最后这一段,师徒四人终于来到西天,取到真经,瀑布突然亮了,我觉得很震撼人心。还有女儿国这段营造出一种绚丽又梦幻的感觉,交织出了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复杂的情感。”游客徐皓博说。

  乡村旅游新图景 休闲度假引客来

  “五一”假期,黄果树旅游区的石头寨村和郎宫村迎来大批游客,乡村旅游持续升温,成为周边游客休闲度假的热门之选。

  石头寨村作为布依族聚居地,凭借其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休闲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在石头寨,烧烤和亲子自行车成为热门活动。

  与石头寨村的热闹不同,郎宫村则以其静谧的村落风貌和独特的布依族、苗族文化,吸引了追求小众体验的游客。“五一”假期,郎宫村迎来了不少避暑的游客,他们在这里享受着竹林深处的宁静与清凉。

  “我是通过朋友推荐知道郎宫村的,这里没有大景区的喧嚣,只有竹林、榕树和清新的空气,非常适合放松身心。我还体验了布依族的民俗活动,感觉非常有趣。”游客李先生说。

  服务质量大提升 安全保障筑防线

  “五一”期间,黄果树旅游区立足“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统筹推进旅游产品供给与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强化现场秩序管理确保游客通行有序,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

  节前,黄果树旅游区对景区索道、观光车、消防通道等重点设施开展全面安全排查,在核心区域设置医疗急救点,并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组建旅游服务专班,建立多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实行纠纷“一站式”调解和诉求“接诉即办”。

  在交通保障方面,黄果树旅游区多部门联动,通过分级车辆分流疏导、应急通道动态管控、大数据智慧调度等举措,全力保障全域旅游秩序,景区实时监测车流高峰,在关键节点部署警力引导,既避免主干道拥堵,又确保紧急情况快速响应,实现客流高峰期“进得顺畅、停得有序、出得安全”。

  针对旅游餐饮安全,景区开展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原料采购、加工制作等环节管控措施,切实保障游客与当地群众的饮食安全。

  “五一”假期,面对游客多元化需求与安全运营的双重挑战,黄果树旅游区实行多部门协同、全民参与服务,顺利通过“五一”服务保障考验,针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大考”,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优化“六心”旅游环境。(黄果树融媒体中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