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从4132亿到1.31万亿!贵州县域经济“兴”动山海
2025-05-14 09:26:27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遵义市正安县吉他文化产业园,工人们正将印有“中国·正安”字样的民谣吉他装箱发往全球;黔东南州雷山县苗绣工坊,绣娘们指尖翻飞,把传统纹样变成国际时尚单品;黔西南州兴仁工业园区,铝箔生产线上一卷卷泛着银光的材料将变身新能源电池组件……贵州县域经济成效亮眼: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4132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万亿元,2024年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达63%左右。这组数据背后,是贵州以“兴业、强县、富民”为脉络,走出的一条西部山区县域发展特色之路。

从4132亿到1.31万亿!贵州县域经济“兴”动山海

正安县吉他文化产业园

  兴业:筑牢县域经济发展根基

  产业,无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征程中,众多地区精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成功开辟出一条条特色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遵义市湄潭县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将茶产业确立为主导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布局茶园,制定切实可行的奖补政策,有力推动茶园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加工环节,培育了大量茶叶加工企业,其中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产能达10万吨以上。2024年湄潭县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166.42亿元。

  不仅如此,湄潭县还积极创新茶产品,成功开发出茶多酚、茶叶籽油等15类精深加工产品。同时,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打造了如“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众多茶旅景点,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茶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4132亿到1.31万亿!贵州县域经济“兴”动山海

贵州省湄潭县象山生态茶园。周访华 摄

  强县: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黔南州平塘县,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催生产业裂变。随着这一大国重器落成启用,群山中的平塘县克度镇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天文小镇”。

  “我们开发的‘深空探秘’VR课程,半年卖出10万套。”27岁的返乡青年杨小海忙着调试天文望远镜教学模型。眼下,这个距离“中国天眼”仅5公里的小镇,已孵化出32家科技企业,带动全县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5%。

  赤水河谷,以文化赋能的各种“酒+”打法也让人耳目一新。

  从“酿好一瓶酒”到“经营一种生活方式”,遵义市仁怀市各大酒庄深挖酱酒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新技术、打造新场景,探索创造“酱酒+音乐”“酱酒+展览”“酱酒+赛事”“酱酒+美食”等消费模式,推动酒旅文旅一体发展,唤醒酱香酒市场新活力。

  作为全国著名的三大磷矿生产基地之一,贵阳市开阳县聚焦“富矿精开”,从“磷”突破聚势成链。2024年磷及磷加工实现产值280.15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4.4%,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8%左右,增速排名贵阳市第三。

从4132亿到1.31万亿!贵州县域经济“兴”动山海

贵州磷化集团福泉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企业供图

  富民:共享县域经济发展成果

  走进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莲花村村集体肉鸡养殖基地,数万只肉鸡扑棱着翅膀,发出阵阵欢快的鸣叫。

  该基地是按照“村集体+村干部+养殖户”模式成立的“1+1”混合所有制公司,与清镇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四提供一确保一回收”合作方式,承租村集体鸡舍进行肉鸡养殖。

  “公司回收全部合格商品鸡,鸡苗、饲料、疫苗等都由公司提供,公司还安排了服务专员定期指导,减少了养殖风险。”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丹介绍,目前该基地已累计出栏肉鸡18万羽,村集体收入超40万元,9户参与养殖的村民户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

  伴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新要素不断进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机遇。

  铜仁市思南县把“双高”(产量高、淀粉高)红薯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由原来的自产自销到现在的订单农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小红薯“身价”倍增,不断“升咖”。

  据了解,目前思南县已成功引进培育包括粉丝粉条智能加工、淀粉加工、智能包装、红薯粉调料包生产等在内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红薯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红薯产业全链综合产值达12亿元,订单种植面积超4万亩,带动7500多农户2万余人就业。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贵州众多地方不断健全富民产业发展促进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吉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