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的木引镇果园里,游客踮脚摘下一颗金黄的蜂糖李,在咬破薄皮的瞬间,都忍不住满脸惊喜的向同伴点头称赞。这样甜蜜的惊叹,在6月28日“阳光罗甸 好李相送”2025贵州·罗甸第四届蜂糖李采摘节现场此起彼伏。这次活动既是助力提升罗甸蜂糖李知名度,也是罗甸县多年来在石漠化治理与水果产业打造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
农户在果园采摘蜂糖李 摄影 陆丹
2025年贵州・罗甸・木引第四届蜂糖李采摘节以“节”会友,以 “节” 促销,以“节”促旅,通过线上推广和线下互动等方式,提升罗甸蜂糖李知名度,助推蜂糖李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现场,几十家果农集中展示各自的蜂糖李,吸引了不少客商和游客现场采购,热闹不已。甚至有一些农户在现场开展直播带货,不少围观群众成为直播间的见证人。
农户在果园采摘蜂糖李 摄影 陆丹
此次蜂糖李采摘节期间,罗甸县用各种地方表演喜迎八方来客,欢庆蜂糖李丰收,并开展了“果王”评比、水果盲盒等有趣环节。罗甸县珍惜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在活动期间与多家公司和经销商签订蜂糖李销售合作协议。
木引镇因蜂糖李而热闹的背后,其实是石漠化治理的成果实践。地处麻山腹地的木引镇,中度石漠化面积占比达30%以上,曾长期困扰着当地的发展。2016年,基于当地的气候和土质条件,木引镇引进蜂糖李种植项目。如今,石漠荒山“裹上”绿装,蜂糖李种植经济效益逐步显著,渐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生态与经济实现双赢。
为了进一步提升蜂糖李果园管理效率,木引镇用无人机开展营养液喷洒工作,使营养液喷洒更加均匀。优质李果树管护和采收时节,当地农业部门指派农技人员深入各个种植基地,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通过科技赋能,罗甸县种植出来的蜂糖李果实饱满、口感极佳,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农户在活动现场开展直播带货 摄影 陆丹
目前,木引镇共种植优质李2.5万亩,挂果面积达1.8万亩。罗甸县蜂糖李种植面积3.18万亩,产业覆盖农户3050户12200人,培育蜂糖李产业种植企业10家,种植合作社8家、种植大户35户,绿色认证1个,并于2023年成功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除了蜂糖李,罗甸县近年来还还发展了五月脆、贵妃李、半边红等品种,全县优质李种植面积4.23万亩。
依托“天然温室”气候(年均温19.6℃),罗甸县实现“月月有鲜果,季季有收入”,构建覆盖全年的“甜蜜时间”。目前,罗甸县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投产面积16.8万亩,成为全国“菜篮子”生产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获评“中国火龙果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文 墨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