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九山半水半分田”,被誉为山地公园省,共有125万座山头。
乌蒙山麓腹地,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山碧湖鹤翩翩,251种鸟类在此和谐共生。
另一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喀斯特森林亦风光秀丽。
走进“山地公园省”贵州,处处可见山地生物多样性之美。
在7月6日举办的2025“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主题论坛上,“草海高原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茂兰实践”被作为典型案例向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展示。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余登利分享“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茂兰实践”。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原湿地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夏品华分享“草海高原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
以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为目标,近年来,贵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统筹实施乌蒙山、武陵山两个中国“山水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全面提升。
目前,贵州已查明生物物种2.4万余种,是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地,生长着梵净山冷杉等280多种贵州特有的种植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在中国位列第四。
黔金丝猴。金秋时摄
据统计,贵州90%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了有效的就地保护,全省的森林覆盖率为63.3%,世界自然遗产地达4处、居全国第一,贵阳、赤水市荣获联合国“自然城市”。
梵净山冷杉。(梵净山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绿色已然成为美丽贵州的鲜明底色,也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还依托92.5%的山地丘陵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绿色经济占比达48%。
黑颈鹤。(陈东升 摄)
保护生物多样性,守住生态多样美。未来,贵州还将持续以美丽贵州建设为统揽,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的重大工程,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含绿量”来提升增长的“含金量”,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更多贵州智慧。(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张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