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文旅融合促发展
2025-07-21 15:17:1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罗淼责编:赵滢溪

  黄果树瀑布是以“中华第一瀑”闻名于世的天然奇观,近年来,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用好自然珍宝,持续舞好旅游龙头,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旅融合促发展 贵州黄果树旅游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_fororder_640

黄果树大瀑布 供图 黄果树新闻传媒中心 

  2025年1月至6月,黄果树累计接待游客20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3.82%,综合收入33895.13万元,同比增长15.19%。

  从“蓝图”到实景 重点项目构筑“发展脊梁”

  黄果树旅游区以“世界级景区”建设为目标,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全区正加快重要集散设施建设,推动黄果树游客服务中心、新城票务中心、新城乘车点等设施尽快投入使用,完善自助购票、景区导览、遮阴避暑等配套服务功能,有效提升旅游旺季期间接待能力。

  6月15日,黄果树×B.Duck小黄鸭多彩漂流乐园在黄果树旅游区正式开漂。活动首日吸引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红博主及其家人参与,数百名游客抢鲜体验,现场人气火爆,反响热烈。

  黄果树小黄鸭主题漂流项目选址于黄果树天星桥至郎宫半岛黄金路线,漂流线路全长约4.2公里,途中设有12处险滩,漂流时长约1至1.5小时。项目以B.Duck小黄鸭为主题,在起漂点、漂流河道、码头、休息区等场景全方位植入IP元素。项目的建成能够丰富黄果树旅游区的旅游业态,可以带动项目周边的经济发展,也能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居民收入。

  从观景到“入戏” 文旅融合激活“山水灵魂”

  依托瀑布和深厚的人文资源,黄果树以自然为舞台、文化为脚本,将瀑布自然景观与灯光艺术、文化演艺、科技体验等创新融合,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

  2024年10月,陡坡塘夜游项目正式启动建设;2025年5月,陡坡塘夜游项目正式投入运营。陡坡塘夜游项目是一项旨在开发夜间旅游产品的重大举措,总投资约3.28亿元,与现有的黄果树夜游产品形成互补,以提升景区夜间接待能力,增加景区游客量,并减少季节性对景区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贵州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文旅融合促发展_fororder_640

演出现场 供图 黄果树新闻传媒中心 

  该项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采用第一视角带领观众重走取经之路,通过灯光、音效和多媒体技术,重现经典场景,如“三打白骨精”“女儿国奇遇”“五圣成真”等。在这里,游客可以与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经典角色近距离互动,感受西游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黄果树,更有多元业态百花齐放,夜游黄果树、飞越黄果树——360极限飞球球幕影院、时空热气球等一批代表项目在黄果树落地生根;坝陵河大桥极限运动基地吸引高空蹦极爱好者;石头寨布依族古村落开设蜡染体验工坊;龙宫景区将溶洞探险与地质研学结合……一场场“山水为媒、文化点睛”的体验,让游客从“看风景”变为“做主角”。

贵州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文旅融合促发展_fororder_640 (1)

国际游客在坝陵河大桥合影留念 供图 黄果树新闻传媒中心 

  从单点到联动 跨境合作绘就“国际版图”

  今年以来,黄果树的入境游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截至上半年,共接待入境游客达8.24万人次,同比增长39.71%,入境客源市场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及韩国等,这一快速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黄果树旅游区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强劲吸引力。

  为更好地接待境外游客,黄果树构建起一套“多语种服务矩阵”。目前,景区标识系统同时使用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根据区域特色和功能进行合理布局。线下票务中心增设了境外游客服务窗口,并配备专业翻译器以消除语言障碍。线上则通过“安旅通”平台提供支付宝端国际版和多功能导览系统,支持一键切为英文版,极大地方便了各国游客的操作。

贵州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文旅融合促发展_fororder_640 (2)

志愿者为游客提供服务 供图 黄果树新闻传媒中心 

  消费支付难、外币兑换不便,是境外游客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黄果树推出多项举措,以满足入境游客多样化支付服务需求,建立贵州省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付服务中心,为境外游客提供开户绑卡、外币兑换等支付服务,这些贴心的服务举措大幅提升了境外游客的满意度。

  现场的黄果树,正以“山水韵、民族风、国际范”为笔,勾勒出一幅“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壮美蓝图,邀全球游客共赴一场“黔程似锦”的山水之约。(文 周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