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用“真正的创新” 跨越山河|“世界桥梁博物馆”更具实力更有魅力
2025-08-06 11:23:13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黔地千峰万仞间,一座座大桥正“拔节生长”,“世界桥梁博物馆”更具实力更有魅力。

  今年以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纳晴高速六枝特大桥、乌蒙山大桥等纷纷迎来重要施工节点,进度条持续刷新,建设速度、施工技术、社会效益多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盛夏来临,北盘江上热辣滚烫,和天气一样“热”起来的,还有这里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桥。随着花江峡谷大桥桥面沥青铺装完成,工程总体进度达98.2%,距离9月底正式通车进入倒计时。

花江峡谷大桥气势磅礴

  无论是让215吨钢梁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还是在峡谷高空与14级狂风较量,这座超级工程除了高和长两项指标刷新世界纪录,建设中突破的种种技术难关和宝贵经验还被写入了国家桥梁技术新标准,向全球贡献克服艰难山地的“中国方案”。

  给世界第一高桥“涂装上色”,这是贵州建设者用奋斗绘就的云端画卷。与桥梁主体建设同节拍的桥梁融合施工如火如荼进行着,水幕调试让峡谷间惊现彩虹,207米的观光电梯令人震撼......

  “我们在花江峡谷‘大桥的腹部’,也就是‘大桥的肚子’里面。以后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电梯,进入到观光廊道漫步,也可到跨中也就是桥的中心位置就餐。”六安高速8标现场技术员田红锐说。

工人在大桥钢桁梁观光廊道作业。贵州图片库供图

  除了建造技术领跑全球,花江峡谷大桥在桥旅融合方面仍然是探索先锋,从桥顶的极限运动到桥中的云端咖啡馆,从桥塔体验舱到桥下的地质奇观,这里的空中餐厅、观光廊道、竞速跑道逐渐从蓝图变实景,将打造集极限挑战与“云端”观光于一体的“世界第一高桥”IP桥旅融合新标杆。

  “天天盼着大桥通车,桥通了人流量就更大。”桥下的贞丰县花江村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村民创业热情高涨,开办精品民宿、经营农家乐、升级小吃摊……一场由“桥”引发的创业潮与乡村蜕变,正在峡谷深处火热上演。

  横跨北盘江大峡谷,位列世界高桥前三甲的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同样快马加鞭。7月23日,大桥成功完成首节重达292吨的钢桁梁高空吊装作业,正式进入主桥上部结构钢桁梁吊装阶段。

  在施工现场,记者感受到了世界级桥梁的匠心追求。本次吊装的安顺岸J1梁段作为首件,面临高空90度转体的技术挑战。项目团队依托智能缆索吊装系统及四点起吊旋转吊具,通过北斗精准定位及动态监测,将误差控制在10厘米内,仅用5分钟即实现精准定位。

天门特大桥钢桁梁首件吊装完成。贵州图片库供图

  天门特大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的缆索吊机系统采用智能化施工技术,可满足最重达260吨的单节段整体起吊与千米级运输要求。

  轻纱般的云雾悄然弥漫,纳晴高速六枝特大桥如定海神针般屹立其中,一个个笔直的桥墩犹如巨爪扎进谷底……自5月中旬顺利合龙后,建设进度条拉满,目前标志标线布设、桥面铺装、机电调试等工作均已完成,大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云海中的六枝特大桥

  在贵州修建桥梁,地形的挑战最大。六枝特大桥建设团队将深谷变为新的实验场景,首次采用五跨连续(三主跨)预应力混凝土空腹式连续刚构梁结构形式,实现了320米超大跨径的突破,其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主桥长3项指标在同类型桥梁中均居世界第一,为建设特大跨径空腹式刚构桥积累了重要经验。

  “六枝特大桥是继水盘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之后,该桥型在贵州山区的再一次成功运用。”贵州交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洪举介绍,水盘高速北盘江大桥为主跨290米的空腹式刚构桥,经过10年连续观测显示其跨中下挠不到4厘米,十分稳定,且后期几乎零养护。“可以说,预应力空腹式连续刚构桥是六枝特大桥最理想的桥型选择。”

  “真正的创新,不是盲目追求‘世界第一’,而是让桥梁与地形‘和谐共处’,让技术为自然‘量身定制’。”纳晴T10标项目总工周国云告诉记者,六枝特大桥的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拱桥、斜拉桥和连续刚构桥3种桥型工艺的精髓,创造了“一桥三工艺”的施工奇迹。

  贵州高山峡谷间,桥梁建设者或擅长结构设计,或精于建造工艺,或主攻材料创新,不断刷新着世界桥梁的纪录。

  纳晴高速乌蒙山大桥的建设,验证了贵州团队的又一次世界首创,日后将成为世界首座钢桁腹杆-混凝土组合拱桥,新桥型将桥的自重降低了30%,竖向刚度大幅提升,节省大笔建设资金。

晴空下的乌蒙山大桥

  “从零到一,建造这样一座全新结构的桥梁,我们面临压力和考验都特别大。”纳晴12标项目常务副总工程师宗卫说,“我们在施工中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循,因此我们做了很多试验探索和工艺创新。”

  项目建设者主动思考、大胆实践,依托大桥建设开展《山区钢桁腹杆-混凝土组合拱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其中包括大节段拱肋预制胎架施工技术、工地吊装与预拼装技术以及大跨度、大吨位、可横移式、无塔架缆吊系统施工技术等。

  为高质量推进大桥建设,百余名施工人员全力奋战施工一线,战高温、迎风雨、送夕阳、迎朝霞,每个人都变成了“气象员”,分秒必争,合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智慧和汗水注定换来成果,乌蒙山大桥于6月27日完成交工验收,已达到通车条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