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的黔东南,一场场盛大的文旅体盛宴正密集上演。
8月9日晚,万众瞩目的贵州村超足球联赛总决赛“榕耀之夜”暨村超全国赛总决赛开幕式在榕江村超球场举行,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6个赛区的51支足球队在数万现场球迷见证下集体亮相,拉开为期半个月的冠军争夺战的帷幕。
村超全国赛开幕式吸引全球球迷目光 欧阳章杰 摄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另外两场深入人心的“村”字号群众文体活动也正在拉开架势——
150公里外的台江县台盘村村BA球场里,来自威宁阳光高级中学和威宁产投集团的两支球队,正用最激烈的对抗,争夺村BA球王争霸赛贵州赛区的桂冠,让涌进现场的3万球迷观众腺素飙升。
130公里外的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里,贵州村T民族时装周雷山专场正在精致展演,强劲的号召力还引来了广西三江民族服饰秀、国际设计师冈仁卓嘎作品服饰秀同台共美,T台旁的近千观众和外场上万名慕名游客,近距离感受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时尚表达。
火爆精彩的村BA决赛现场 杨晓波 摄
而一天前的8月8日,对接大湾区的“桥头堡”黎平,以“村歌嘹亮”赛事吸引湘黔桂三省350余支歌队同台竞技而蜚声国内外的黄岗侗寨,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喊天节”,“节庆+非遗+村歌”主题游使单日游客峰值超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一房难求。
短短2天内,黔东南州引以为傲的村超、村BA、村T三大文旅IP同期引爆,让黔东南智慧文旅的热度攀上峰值。
虽然精准的指标数值统计还未公布,但历史数据和点状爆发勾勒出的增长曲线已可管窥:7月26日榕江村超重启吸引了18万游客涌入,综合收入1.88亿元;黎平今年谷雨节“村歌竞演”吸引游客2.58万人;而台江县,随着球迷游客的持续涌入,多家非遗工坊搭上“村BA”流量快车,积压多年的银料库存售卖一空;1至7月,村T吸引游客168万人次,同比增长155.68%。
美与欢乐的村T现场 蒋鸿琪 摄
三大文旅体IP是黔东南旅游的当家支柱,其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得益于以悠远深邃的民族文化、秀美绮丽的山水风情、热烈奔放的群众体育为基石的全州智慧文旅的全面升级和加力托举。
据黔东南州文旅局局长潘丽章介绍,为备战这个暑期文旅黄金时段,黔东南州围绕“游客来玩什么”“方不方便玩”“玩了回去带什么”全力提升硬软件服务水平,力争用最好的旅游体验回馈游客。
黎平村歌现场来自广西三江的歌队 黎平融媒供图
智慧旅游理念加速落地。
4月底,“智游黔东南”平台上线,该平台集成4618个VR全景图,接入3500家酒店、400户商家,通过AI客服提供行程规划和实时伴游,构建起“食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数字化服务体系。如今,在高铁站、汽车站、各大景区等人流密集区,“智游黔东南”宣传海报随处可见,方便游客随时使用这个黔东南旅游的数字神经中枢。
在此基础上,8月7日,黔东南州政府斥资350万元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项目进行公示,该项目的目的是构建六大主题31类数据的文旅专题库,整合公安、交通、水务等多部门数据资源,为流量预警、安全监管提供实时支撑。
8月9日,NBA名宿麦迪互动村BA球场。 杨晓波 摄
全域旅游概念正加速资源整合。
8月1日的凯里招商会上,“3+N”景区联动套票亮相,首次将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肇兴侗寨三大核心景区捆绑营销,既实现高品质旅游资源体验门槛和旅行社采购成本的“双降低”,又让景区联动推广效率提升,这种“大带小、强带弱”机制让景区和各大旅行社都翘指点赞。
就在招商会现场,贵州黔中行旅行社表示计划将核心景区串联成小环线推广,而四川天府之旅旅行社则当场决定将优惠政策分发至全国各门市。
而这种基于双赢或多赢的资源整合案例,正在乡村旅游、民俗游、亲水游、小车小团游等多个涉旅单元悄然铺开。
游客在镇远高过河漂流 车逢路 摄
以特色文旅商品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化进程加速,全力提升客流量的产业变现能力。
依托村BA的影响力,台江县升级打造“村BA非遗工坊”,从多家银饰、苗绣等商户中评选出11家“非遗工坊”,提供“资金帮扶+流量扶持”双重赋能,推动优质文旅产品迭代,推进匠“新”传承。今年暑假,苗绣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石传英的刺绣工坊就已接待研学团队24批次超200人。镇远县在实施传统村落项目中,将美食工坊与民族刺绣工坊植入其中,“非遗工坊+体验消费”的产业路径越走越宽。黎平肇兴侗寨则加速培育64家传统手工艺企业、38家文创销售企业,带动了2000余名村民就业。一系列民族手工艺工坊和村寨作坊的集体擢升,让文化活化和产品亮化的良性循环快速成型。
强劲的文旅“磁吸效应”,让黔东南州加速成为国内外游客尤其的00后游客“深度旅游新玩法”的目的地。
7月31日,OTA三大平台之一的美团旅行发布《2025暑期热点及趋势报告》,坐拥“漂流、村字号、苗寨侗寨风情”的黔东南州,今年暑期文旅热度值增长197%,位列美团旅行“小众避暑目的地”增速榜首,增速超出排名第二的江西上饶近3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