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风电装备:“贵州造”链上“贵州风”|做强做优新能源产业
2025-08-19 09:07:33来源:天眼新闻编辑:赵滢溪责编:赵滢溪

  在位毕节威宁炉山镇境内,由华能新能源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打造的华能乌江源风电场上,198台风机叶片随风转动。这个风电场由6个风电场项目组成,年发电量约6.5亿千瓦时,可供约20万户家庭使用。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白草坪风电场。岳刚 摄

  目前,华能新能源贵州清洁能源分公司已在贵州建成24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18万千瓦,累计输送绿电超231亿千瓦时。

  截至2025年7月底,贵州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905.86万千瓦。产业链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年产值超150亿元,形成了以贵阳、遵义、毕节、六盘水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产品不仅满足本省及西南地区需求,更远销东南亚、南美等国际市场,成为贵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

  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8月5日,记者来到走进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盘石镇,只见延绵起伏的山脊上,几十台风力发电机正迎风转动,为静谧群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这些“大风车”叶片的转动,山上狂野的山风正被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绿色电能。

  “盘石风电场项目投资4.6亿元,并网装机容量4.95万千瓦。该公司还在松桃长坪乡投资7亿余元建设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风电场。”松桃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松桃区域开发建设总监闫向雨说,地处黔、湘、渝交界的松桃,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100万千瓦,该公司还在松桃长坪乡投资7亿余元建设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风电场。

  据测算,铜仁市蕴含700万千瓦风电可开发潜力资源,目前已建成投运风电项目9个,合计装机7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5亿千瓦时,初步建立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风从山间来,送电到万家。近年来,贵州紧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将风电装备制造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逐步构建起涵盖风电叶片、塔筒、发电机等关键部件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从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的产业升级。

  “十四五”期间,贵州累计新增风电装机344万千瓦,相比2020年底增长62.5%,目前在建风电项目装机852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累计超1000万千瓦,绿电占比达到30%。

  构建全链条生态圈

  在威宁经开区风电产业园的贵州保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焊接声、电锯声连绵不绝,各个生产区的工人正在有序忙碌。

  贵州保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于2013年入驻威宁经开区风电产业园,是一家风力发电塔筒制造、钢结构制作、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兼顾风力发电机组保养、维修及安装的企业。

贵州保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风电塔筒生产车间,工人在对卷好的钢板进行焊接。赵庆能 摄

  公司自进驻威宁经开区风电产业园以来,已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主要根据威宁自治县、贵州省乃至全国的风力发电企业需求,生产1500KW到7150KW风力发电塔筒,年产各种型号风力发电机组塔筒180余套。

  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秀”,贵州保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规模较大专业从事风力发电塔筒制造的生产企业,目前年产3万吨风电塔筒制造二期项目已建成投产。

  威宁经开区积极推动风电装备智能制造基地、储能电池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助力风电等新能源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延伸。

  从风机装机发电,到风机叶片、塔筒等自主生产,贵州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布局精准落子,正构建全链条生态圈。

  今年4月23日,在贵州新能源产销对接会暨电气风电2025年度供应商大会上,上海电气与龙里县签订框架合作协议,规划布局打造上海电气风电“一总部一基地三中心”,建设上游材料、核心部件、风电整机到运维服务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目标是打造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到2026年,龙里产业园风电年产值预计达30亿元,2030年,争取带动上下游企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形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的完整风电装备全产业链,使贵州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形成多点开花格局

  贵州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布局紧扣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形成了“多点开花、协同发展”格局。

  在叶片制造领域,安顺经开区风电叶片产业园能生产出长度超过100米的陆上风电叶片和90米海上风电叶片,产品具有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等特性,可适应复杂山地环境和海上高盐雾气候。目前,安顺经开区风电叶片产业园年产风电叶片500套以上,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之一。

  在塔筒制造方面,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清水河工业园区的贵州磐石高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专注于风电塔筒、法兰及紧固件等关键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年产能达20万吨。其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塔筒成型技术”,解决了山地风电运输难题,生产出的百米级超高塔筒可通过分体式设计运输至现场组装,极大提升了贵州山地风电场的建设效率。

  在产业链配套环节,贵州积极推动本地企业参与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生产。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土企业、延链补链强链,贵州已基本建成涵盖风电整机、叶片、塔筒、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全产业链体系,本地化配套率超过70%,显著降低了风电项目建设成本,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风电装备:“贵州造”链上“贵州风”|做强做优新能源产业

上海电气叶片生产车间

  今年3月底,省能源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6年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协调互补发展的产业链,主机年产能达到1000万千瓦。

  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立足现有投资建设项目和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强链”,大力培育龙头“链主”企业,积极引进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强化产业配套“补链”,引导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与风力发电企业深化合作,积极开拓市场“延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