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消息(记者 罗淼):“人工智能(AI)正以‘第五科研范式’的姿态,改变传统科研模式。”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郑纬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不应该仅作为工具存在,更应成为科研人员的“智能助手”,在文献研读、实验设计到跨学科融合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支持。
郑纬民回顾了科研范式的演进历程:从实验验证、理论推演、科学计算到数据科学,如今AI已成为第五种科研范式。“通过快速梳理文献、生成假设、优化实验方案,AI在交叉学科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能把科研周期平均缩短30%,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效果尤为显著。”郑纬民形象地表示,未来,“科研+AI”将成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郑纬民在2025数博会活动中作交流发言 摄影 罗淼
当前,中国科研正加速迈向智能化与数据驱动的新阶段,科研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持续攀升,但传统科研模式仍存在资源获取难、信息整合效率低、研究进程慢等瓶颈。与此同时,全球AI市场快速扩张,科研AI工具需求激增。但现有方案大多停留在通用大模型层面,难以满足垂直领域科研的深度需求。
在此背景下,无相智研科研大模型AI平台应运而生,并于2025数博会期间正式首发。该平台以数据要素驱动为核心,面向科研全流程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通科研关键痛点,推动科研模式由传统向规模化、智能化转型,首创文献矩阵提取和多文献对话解析,输出动态知识图谱,揭示研究空白与趋势预测。在实验写作场景,该平台支持实验设计、代码生成和图片查重,预计将文献解析时间显著缩短,整体科研周期明显压缩。
“无相科研大模型不仅能帮助科研人员更快地读懂文献、构建知识图谱,还能在实验设计环节提供智能化的支持。我本人也体验过它的一些功能,确实能显著提升科研效率,让复杂的科研工作变得更智能、更精准。”郑纬民介绍,该平台基于开源模型的微调,通过联邦学习、轻量化部署等技术,提升科研成果产出准确率显著,能让AI真正成为科研工作的可靠助手。
目前,该平台已与上海交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验证了在科研实验设计场景的实际效能。
科研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而AI正在成为科研新的“加速器”。面对青年科研工作者,郑纬民建议积极拥抱AI技术,即使经验不足,也能通过“智能助手”突破跨学科壁垒,不再受限于数据孤岛,将时间投入到最富创造性的工作中。
作为多次参加数博会的专家,郑纬民特别指出,很看好贵州在大数据与AI融合方面的发展前景。“贵州在大数据发展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算力充沛,数据、算法都位居全国前列,‘东数西算’枢纽地位突出。未来应进一步聚焦算力利用率提升和应用场景落地,一步步做好每一个项目,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