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结束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阳高新区在数字产业领域再获突破——达成一批优质合作意向,15个重点数字产业项目签约,总金额达8.66亿元。这份亮眼答卷的背后,有一股看不见却充满力量的支撑:全区数字经济人才集群的智慧与实干,正让这片大数据产业的沃土持续迸发活力。
贵阳国际人才城
作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区与主战场之一,贵阳高新区聚集了朗玛信息、航天智慧农业、北斗空间信息、擎机科技、天地通、世纪恒通、东方世纪等一批代表性的科技企业,研发内容涵盖智慧医疗、农业数字化、综合安防、能源管理、智能巡检等众多领域。这些企业的聚集与成长,不仅是贵阳高新区数字产业版图的生动注脚,更折射出区域内数字人才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地理信息、大模型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从算法优化到场景落地,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英才”的实践。
“19年扎根,从创业孵化到上市腾飞,我们每一步都踩在了贵阳高新区的‘服务节拍’上。”世纪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兴荣的话语里,满是对贵阳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的认可。这位“贵漂”企业家亲历了企业从“幼苗”到“大树”的蜕变,自己成为“以才兴业、以业聚才”的鲜活例证。
在贵阳高新区,像杨兴荣这样的“人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越来越多的“贵漂”选择在此扎根,不仅因为这里有产业发展的广阔舞台,更因为有滋养人才成长的 “肥沃土壤”。
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
“很感激贵阳高新区的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让我一个奔五的人,圆了清华大学的博士梦。”贵州汉图数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志勇说,作为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的企业导师,得以与清华大学的硕导、博导有了联系,这逐步坚定了自己报考清华大学的信心,最终成功考取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目前,基地累计推动6名企业导师攻读工程博士,并反哺基地建设。
如今,这里已成为数字人才成长的“摇篮”:贵阳高新区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内目前已入驻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培育的全日制大数据专业工程硕士共计277名;参与60家企业产学研融合项目(课题)研究270余个,解决关键技术问题87个。
贵阳高新区“才聚高新”春季综合专场招聘会现场
如果说数字产业是贵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骨架”,那么“数字英才”就是撑起骨架的“血肉”。贵阳高新区正以“人才高地”的姿态,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数字英才”奔涌而来,在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中,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持续“加速跑”。(文/图 李雯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