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贵州省黔东南州施秉县双井镇铜鼓村连片200亩的茄子基地迎来第二茬丰收。基地里,一条条紫黑油亮的“紫金条”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车,日采收量逾2000斤,累计总产量将突破10万斤。这处处洋溢着的喜悦,不仅映衬出一个丰收年景,更讲述着一段段饱含温度的发展故事。
村民将茄子装车
山海情注“同心茄”,佛黔帮扶结硕果。近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和盛市场投资有限公司一行专程来到铜鼓村茄子基地考察,亲眼见证了东西部协作结出的硕果。“这里的茄子品质好,交通便利,产销对接顺畅,真正做到了产业落地、农民增收。”该公司经理夏志泉捧着刚采摘的茄子连连称赞。
近年来,在佛山市的倾力帮扶下,双井镇铜鼓村与双井村找准了茄子种植这一特色产业,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连片发展茄子种植200亩,形成了稳定的产销链条。
在考察中,该公司向双井、铜鼓两村各捐赠帮扶资金3万元,用于进一步完善产业基础设施。“这不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是信心的传递。”铜鼓村支书白树林表示,将用好帮扶资金,把茄子产业做大做强,让“同心茄”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志愿者帮助村民将茄子装车
订单稳托“致富茄”,村民增收路子宽。丰收的底气,源于组织有力。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牵头下,铜鼓村与双井村组建产业联盟,与黔东南州丰物公司签订了保底收购订单,预计产值可达30余万元。联盟不仅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还吸纳了周边30余名村民参与日常管护与采收,人均日工资达120元。
“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正在采摘的村民杨大姐笑着说。
施秉县双井镇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帮忙采收茄子
风雨同舟“暖心茄”,携手共筑幸福路。产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今年6月,一场持续强降雨导致基地积水严重,近50亩茄苗面临绝收风险。关键时刻,当地组织30余名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连夜抢排积水、扶苗固根,累计清理沟渠800余米,保住了90%以上的茄苗。
这份干群同心的担当,在首批茄子成熟时得到了升华——在榕江县遭遇洪灾时,双井镇迅速组织20余名志愿者,共同协助抢收、装车,同时选派10余名基干民兵,不仅随车将2万斤头茬的“暖心茄”送至榕江,更主动留下投身当地清淤重建工作数日,以“摘茄送榕江,清淤上一线”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青山一道同云雨”的深厚情谊。
立足新起点,双井与铜鼓将持续深化产业协作,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小茄子真正成为连接山海、强村富民的“紫金条”,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文/图 余意身 周桂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