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贵州遵义: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省域副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25-10-15 17:43:3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展凌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记者 罗淼):10月15日,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贵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遵义专场获悉,“十四五”以来,遵义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省域副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贵州遵义: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省域副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1015162333_763_15

发布会现场 摄影 罗淼

  遵义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四年平均增速达6.4%,在全省的比重从2020年的20.8%提高到2024年的22.2%、上升1.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城市排第62位,在西部非省会城市排第3位。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15个县(市、区)GDP均突破100亿元。

  遵义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实现量质齐升;酱香白酒、有色金属、氟钡化工、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六大产业链”加快构建,白酒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粮食单产水平增长6.1%,加快构建“2+5+N”山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从2020年的57%提升至2024年的66.4%;加快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和赤水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旅游生态圈20个和城市商圈12个,加快发展避暑康养旅居产业。2024年,遵义市第三产业占比从2020年的47.5%提高至2024年的48.8%,今年上半年达到50.3%。

  从2020年到2024年,遵义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6.69%提高到60.37%,累计建设和改造棚户区10.64万户、老旧小区9.99万户、背街小巷519条、地下管网4252公里,成功创建“千兆城市”。

  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方面,遵义市分类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遵义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6527元、20077元,四年年均分别增长5.8%、8.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2,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生态文明成效方面,遵义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7.6%、98%;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8个,获批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省级绿色工厂49家,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省级绿色园区6个。赤水市、道真自治县获得“自然城市”国际殊荣。

  此外,遵义市还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政务服务“全域通办”,市县两级一般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100%,“遵满意”品牌深入人心;入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进出口贸易总额四年年均分别增长28.7%、13%;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140家、242家,遵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在民生福祉方面,遵义市达到新水平,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四年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达10万人,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6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点)13个;四年累计建设小学49所、中学23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67万个,“大班额”问题全面消除;累计建成三级医院25家、县域医共体23个,创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县(区)15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2.63%,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36个;建设完善遵义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成功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迈上新征程,我们将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牢记嘱托、苦干实干,认真谋划实施‘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努力在展现贵州新风采中作出遵义新贡献,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表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