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的地戏表演。潘宗义 摄
在高铁提速、智能化加速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被推向“快车道”。
贵州却以一种独特方式,保留着“慢”的温度。

7月1日,游客在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茶山体验采茶。 肖伟 摄
茶山的晨雾:一杯茶的时间
清晨的都匀茶山,山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茶香。茶农们背着竹篓,沿着山坡缓步而行,指尖翻动间,一片片嫩叶被小心采摘。
“我们采茶讲究的是‘看天看露’,快不起来。”一位当地茶农笑着说。
在这里,制茶是一件讲究“时节”的事,与自然的合作。每一杯都匀毛尖的背后,是时间与山水共同酝酿。

茶山之晨。刘春方 摄

制茶 廖洪勇 摄

雾漫茶山 唐轩 摄
银匠的火光:一锤一打的坚守
黔东南苗寨银坊里,锤声清脆,火光跳动。银匠们在炉火旁反复敲打银片,细致地雕刻出花纹。银饰不仅是装饰品,更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符号。
“机器能做得更快,但没了那股‘魂’。”银匠说。
他的手上布满老茧,却依旧坚持用传统方式制作。这样的坚守,构成了贵州手工技艺底色。

2020年01月15日,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的银匠在麻料银饰刺绣传习馆锻制银饰。欧阳光林 摄

2017年12月10日雷山县,国家级苗族银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光宾在制作一个银饰铃铛。

2021年10月6日,在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薅菜村,当地村民在展示服饰银饰。龙元彬 摄

2023年11月16日,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在雷山县载歌载舞欢度苗年。宁坚 摄
同样以手工为魂的,还有蜡染。
“蜡染的图案都是心里画出来的。”手工匠人说:“我们不画草图,是从奶奶那一代传下来的图案技艺。”
如今,贵州蜡染不仅走进了世界时装周,许多年轻人回到村里开作坊、做电商,在保留手艺同时,也让“慢工出精品”焕发新生。

游客来到蜡染店,在老师指导下,体验蜡染绘制过程。陈传海 摄

2020年7月22日,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村苗族蜡染传承人张世秀走在自己制作的蜡染工艺品旁。乔啟明 摄

2021年8月10日,在丹寨县宁航蜡染工坊,服装设计师成昊在查看蜡染时装面料的浸染效果。黄晓海 摄

2021年5月18日,苗族专业染娘在丹寨万达小镇在百米长卷上绘制的蜡染鱼形鸟。乔啟明 摄
瑶寨的草香:山中的“风之浴”
瑶族聚居的山寨,则弥漫着另一种气息。药草的清香在蒸汽中升腾,人们将山中采来的草木配比调和,用以瑶浴。
她们称这种味道为“风的香气”。
“这些药草都是我们自己上山采的,有的能祛湿,有的能安神。”一位瑶族妇女介绍。
瑶浴早已成为贵州民族养生文化的代表,带动了乡村经济。

2022年7月4日,在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摆翁村,瑶族同胞在采摘瑶浴药材。吴德军 摄

2020年12月9日,在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五里坡瑶寨,邓海英在烧药水准备给客人洗浴。吴德军 摄

2023年8月18日,黔西市红林彝族苗族乡卫生院的医师带当地的孩子们到野外采药。侯进勇 摄

2021年8月1日,在从江县加鸠镇加能村村民采摘和晾晒新鲜灵芝供应市场。石宏辉 摄

榕江县早有稻田养鱼的习惯,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再经过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使水稻增产,使得稻谷鲤鱼两丰收。两名小孩将捉到的鲤鱼装入筐。胡涛 李长华 摄
稻田里的“生态哲学”
鱼在稻根间游动,鸭群在水面逐波,农人穿梭其中。
村民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养鱼、放鸭,形成自然循环。不仅提高了农作物品质,也成为贵州绿色农业的重要样本。

2023年7月30日,在从江县加榜乡下尧村,人们参加抢鸭子活动。吴兴科 摄
“慢”的价值:从容的贵州节奏
银饰、蜡染、茶香、药浴……这些看似“慢”的生活细节,正成为贵州文化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是被时间封存的符号,而是当下依然鲜活的生活方式。

安顺文庙石柱镂空雕刻。 潘宗义 摄
贵州的“慢”,并非与现代化背道而驰,而是在变化的时代中寻找平衡。
通过保护生态、传承技艺、发展文旅产业,贵州,正以自己的节奏,走出一条“慢而美”的发展之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婷婷 来源 贵州图片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