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民生轨迹,定义着这座城市的幸福维度,将“人”写在了发展的中心位置。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夯实民生基础。

都匀市貌 摄影 陈建
从“家门口”就业到“嵌入式”养老,从教育扩容提质到医疗资源下沉,一系列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落地生根,一幅写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正在都匀大地徐徐展开。
筑牢就业根基 托举百姓“幸福梦”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连着千家万户。都匀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技能培训、发展特色产业等举措,不断夯实民生之本。
走进思源社区的泓源玩具加工厂,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

泓源玩具加工厂工人在熟练地操作机器 摄影 邹元红
“订单已经排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厂长李顺平介绍。这家从广东引进的企业,自今年2月落户以来,已为百余名居民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社区搬迁群众吴九妹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说:“虽然比平时更忙一些,但订单多意味着收入有保障。我们在这里干活,可以就近赚一点钱,还能照顾家庭,很不错。”
就业服务也在不断创新。都匀市推出的“职场夜市”,利用晚间时段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沟通平台。
从“学技能”到“好就业”,都匀市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化妆、美容、美甲等市场热门课程被送到群众“家门口”,学员参与“零费用、零负担”。
轻纺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为都匀就业注入新动能。政府搭建“培训+就业”闭环服务,打造“招引—培训—就业”全流程贯通的服务链条。今年以来,都匀市已开展轻纺技能培训82期,培训劳动者1769人,为企业输送工人1233人。
优化公共服务 绘就温暖“民生画卷”
教育是民生之基。今年秋季开学,都匀市迎来三所新建学校——百子桥幼儿园、第七幼儿园、第三完全小学七星校区,一次性新增学位2265个。
“现在步行5至10分钟就到学校了,师资配置很好,老师专业又负责,真是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学生家长何女士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三所新校精准覆盖不同区域的教育需求,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医疗是民生之需。都匀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肿瘤科开科,标志着医院在全科医学和肿瘤治疗领域迈向更为专业化、精准化的道路。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设立的心肺康复门诊,致力于为患有慢阻肺、慢性气道炎症等疾病的患者提供专业且全面的心肺功能康复方案,提高呼吸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龙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摄影 龙汛
龙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服务模式,分为全托、日托、临时托管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都匀市积极探索“嵌入式+上门+智慧服务”养老模式,打造精准养老新体验,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600万元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项目,重点打造龙潭社区、华馨社区、广惠社区等6个三位一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城区6.6万老年人口。
精细社区治理 构筑便捷“宜居之城”
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都匀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同时,持续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182名,实现每万城镇人口配备18名社区工作者目标,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培养储备社区后备力量497人。
同时,都匀市拓展社区党群服务阵地1万余平米,七成以上用作居民议事、文体活动、就业创业、就餐康养等;成立社办企业37个,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承接物业、家政、餐饮等服务项目,不仅为居民提供多元服务,还盘活了社区闲置资源,实现“自我造血”。

龙昌社区美丽的文化广场 摄影 梁晓琳
都匀市的便民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更新改造33个老旧小区、14条背街小巷及150公里城市地下管网;新建改造胜利路等8个农贸市场,初步形成城北、城中、城南、城西4大商圈,社区便民商业网点覆盖率95%。
龙昌社区87岁的居民裴广臣高兴地说:“这几年,我最高兴的事就是社区变好了,生活便利了,我又搬回来和老街坊在一起了。”该社区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打造“龙昌社区·东方食堂”、健康理疗室,满足200余名老年群体就餐、诊疗需求。
居民自治力量也在都匀市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文峰街道文化社区的“嬢嬢帮”就是一支社区居民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成功解决了小区房屋漏水、居民用水、燃气入户等一系列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
傍晚时分,文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里,老人们正在练习八段锦。龙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内,秦奶奶和老伴看着电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在思源社区的泓源玩具加工厂,工人们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带着稳定的收入返回温暖的家。
民生连着民心,幸福凝聚力量。从就业增收的踏实,到教育医疗的安心,再到养老服务的温暖,都匀用一笔笔实在的投入、一项项务实的举措,将民生清单变为百姓的“幸福清单”。(文 皖黔)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