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镇骂冗村的田野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拔姜、剪秆、去泥……每一道工序衔接紧密,共同绘就出一幅生动的乡村产业振兴“丰”景图。

村民们在采收生姜
今年春季,来自安顺关岭的生姜种植户叶正祥与同伴一行11人,看中了骂冗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优势,在此规模化发展二黄姜种植。经过数月的精心管护,姜田里飘散的浓郁辛香,预示着今年的丰收。
“种植效果很不错,亩产量在4000斤到4500斤左右,好的地块能有5000多斤将近6000斤。”生姜种植户叶正祥说。
规模化种植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更激活了当地的劳务市场。生姜的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为当地及邻近乡镇的群众提供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来自落别乡马头村的村民余进珍,便是务工队伍中的一员。

新鲜的生姜
产业发展为村民增收开辟了稳定可靠的新途径,大用镇骂冗村村民吴朝兰对此深有体会。她把2亩土地租给种植户,获得了租金,同时,从栽种到采收的整个周期,她都在姜地长期务工,获得了“租金+工资”的双份收入。
“种姜老板在我们骂冗村来种植,农户得到了土地租金,从栽姜到扯姜都在他们姜地打工,我们工人按时领工资。”大用镇骂冗村村民吴朝兰说。
土地出租和就近务工,让村民们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而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其价值仍在被持续不断的挖掘。“生姜预计十二月底就采收结束,现在这400亩姜地已经出租给种植大户,他们准备通过‘农旅一体化’的模式种植蔬菜。”大用镇骂冗村民兵连长熊定伍说。(文/图 浦仕美 周兰 甘小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