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触网”是产销对接的有效途径

2018-05-14 10:08:14|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奇波|责编:陈梦楠

  农产品“触网”销售,打通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农民的“土疙瘩”成了市民的“香饽饽”。

  近日,农村淘宝发起以“抢空贵州”为主题的兴农扶贫活动,我省16个县域特色农产品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直接面向2亿用户销售,5个小时,33吨兴仁薏仁米被300余座城市的6万访客抢购一空,216户粮农实现“亩产一千美金”。

  农产品“触网”销售,打通了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农民的“土疙瘩”成了市民的“香饽饽”。众所周知,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百姓餐桌,过去要经过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等重重转手,中间环节烦琐,层层加码加价,农民辛辛苦苦却没尝到甜头,市民也因农产品价格虚高增加了成活成本,大部分利润都留在了中间商手里。而电商让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实现了农产品直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直销直供,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生产流通消费高效衔接,有效提高了流通效率,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使生产端和消费端双双受益。正如报道中所说的:兴仁农户肖令华种植薏仁米,以前直接卖给商贩每亩收入不到4000元,这次通过触网销售每亩收入6500元,真正让农民自己得到了实惠。当前,省委、省政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产销对接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之举。

  抓好产销对接,才能以销选产、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才能产业兴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抓不好产销对接,农产品不能有效转化为商品,势必陷入“增产不增收、减产必减收”的怪圈,又回到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牢牢抓住产销对接这个关键环节,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成为产业扶贫有无成效、成效大小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触网”销售是创新产销对接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要践行好“五步工作法”,把握好“八要素”,选准重点产业,探索先进组织模式,推动种植养殖业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适应电商销售需要;培育和依托电商平台企业,融入和打造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完善加工、包装、仓储、冷链物流等全链条服务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县、乡、村都要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明星产品”“地标产品”,让优质农产品品牌为一方乡土代言,形成整体品牌效应,提高贵州绿色农产品的识别度和美誉度。(作者 张米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