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实体经济根基越来越实

2018-08-22 09:25:34|来源:贵州日报|编辑:杨丽芳|责编:陈梦楠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8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及“千企改造”工程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工业加快提质增效,呈现结构调整稳中向好、企业效益持续向好、产销形势持续向好的“三好”发展势头,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坚实。 

  改革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增添活力,让实体经济动力更强

  传统动能焕发新生机。在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作用下,上半年电力、煤炭产业分别增长15.4%、7.5%,带动能源原材料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35.3%,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1至7月,全省累计供应电煤3396万吨,同比增长155万吨;贵州电网全网发电量达到93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省内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3%,西电东送电量同比增长20.3%。

  目前,全省电力直接交易签约电量达420亿千瓦时,上半年降低企业用电成本9亿元左右,下游钢材、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产品产量均实现较快增长。

  新兴产业催生新动能。“双培育”、“千企引进”、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工程大力推进,新兴产业、新兴企业快速成长。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7.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新建投产入规企业形成的增量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27.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

  产业园区迈出新步伐。上半年,全省产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78.4%,较去年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累计入园项目700余个,投产项目260余个,新增就业6.5万人。

  民营经济撑起新天地。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2.8%,高于全省GDP增速2.8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3%;民营经济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保持在50%以上,“半壁江山”贡献突出。

  瞄准方向,“千企改造”工程纵深推进,让实体经济质量更高

  上半年,全省“千企改造”工程更加突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启动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企业1513户、项目1691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完成投资783亿元。

  高端化步子更快。结合“万企融合”大行动,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持续发力。贵州“工业云”服务企业数量累计突破11万户,“工业云”获批国家“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首批支持项目。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6%,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2个百分点,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的互动效应加快发酵。

  绿色化底色更亮。围绕发展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倒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累计实施技术改造3743户、项目4291个,通过技术改造杜绝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和项目进入,绿色工业发展成色更纯、底色更亮。

  集约化发力更准。“扶优扶强扶大”“扶新扶精扶特”,今年全省继续遴选省级“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89户、高成长性企业127户,已启动实施技改项目278个,总投资1434亿元。上半年省级已安排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8.9亿元,支持“千企改造”项目478个。

  牢守底线,绿色工业发展成效明显,让实体经济步子更稳

  “以渣定产”落地生效。今年全省预计产生的磷石膏总量已对应制定消纳计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贵阳市、黔南州及相关重点企业,确保消纳率100%。同时,大力促进建材应用、井下填充、制酸工艺等综合利用技术实质性推广应用,为推进磷石膏“以渣定产”打好基础。  

  环保整改扎实有效。上半年,全省107个产业园区全部完成规划环评,环评执行率100%;拟建的133个污水处理厂已建成123个,30个管网建设不完善的污水处理厂已有27个完成整改。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依法依规完成相关电解铝产能置换工作。

  节能降耗更加高效。上半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持续保持较大降幅。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816万余吨,其中170户重点综合利用企业的利用量1875吨,106户重点排放企业的利用量942万吨。

  省经信委主任何刚表示,我省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发展,“千企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子扎实。“工业经济运行稳增长、防风险不容一丝松懈,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确保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作者  王淑宜  何艳  方俊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