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新兴产业看贵州】“绿色黔南” 绘就发展“多彩”画卷

2018-09-03 17:51:3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云|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初秋的黔南,金色是主色调。满山遍野里,金灿灿的刺梨果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这些沉甸甸的果实,就是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金罐罐”。在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等项目的支持下,黔南大规模发展刺梨产业,75万亩刺梨深深扎根在生态脆弱的石漠化山区。

  黔南“人工种植刺梨”,为贵州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有效范本,成为山区老百姓“点绿成金”的经典案例,不仅涵养了绿水青山,更是培育了金山银山。

  森林覆盖率高达60%以上的绿色黔南,在快速发展中可谓五彩斑斓。

  从青山绿水到金山银山

  多年来,黔南坚持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将绿色理念植入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中,强化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草地湿地恢复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使黔南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生态资源得到永续利用,交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美丽答卷。

  从月亮山麓到苗岭之巅,从红水河畔到乌江沿岸,在黔南2.6万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土地上,实现了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精彩“变身”,茶叶、刺梨、中药材、蔬果等优势产业的发展,突破了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千年俗谚,农产品南下北上、四面出击,成为黔南的特色和名片。

  2017年6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文批准黔南州申报筹建的都匀毛尖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正式成立,成为贵州省首个、全国第13个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示范区是黔南对“既要青山绿水,也要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同时,让黔南农业走上了一条通过创品牌来带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这个季节,罗甸火龙果和罗甸的热很相配。

  在罗甸县龙坪镇马草村,村民罗兆雪家种植火龙果23亩,通过微商销售方式,将火龙果销售到省内及周边地区,已收入5万元。“种植10年的玉米也抵不上种植1年的火龙果,就算火龙果卖到1块钱一斤也比种植玉米强。”罗兆雪说,在马草村,36户农户种植户都成了微商,他们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销售给固定客商。目前,罗甸县火龙果种植面积3.2万亩,投产面积1.5万亩,今年预计产量1.8万吨,预计产值1.8亿元,覆盖7个乡镇69个村。全县拥有火龙果种植企业11家、深加工企业3家、合作社26个、种植大户120余户。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黔南农业拥有绿色、生态、优质的品牌影响力。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新型主体,构建品牌市场体系,使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农业“接二连三”功能充分显现。茶叶、刺梨、中药材、蔬果、花卉苗木等产业已形成规模,打造了都匀毛尖、黔南刺梨、罗甸火龙果、长顺高钙苹果、荔波樟江蜜柚等一大批农产品品牌,生态农业的发展,让荒山披上了绿装。

  目前,全州累计种植刺梨75万亩,2017年挂果面积25万多亩,鲜果产量12万吨,产值20亿元,领跑全省刺梨产业;茶园面积16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04万亩,形成了30多万人的从业队伍,吸纳返乡农民工5.4万人,2018年都匀毛尖茶品牌价值29.9亿元;特色商品林面积650万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林下种养殖规模超过70万亩,累计产值超过33亿元;花卉苗木面积超过6万亩,年产值3亿多元。

  森林 黔南康养产业的王牌 

  独山净心谷景区,年均温度14℃左右,海拔1070米,核心区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山体植被覆盖率高达94%,是一个自然天成的天然氧吧和康养圣地。景区内奇峰耸立,山峦叠嶂、森林苍翠、山水交织、气象万千,人文景观巧夺天工,自然景观奇特壮观。景区内的“野奢”酒店朴语山居更是热门火辣,网上预订早已排到几个月之后,座落在青山之巅,草甸之上的全山景房,给旅者带来最极致的野奢之美,享受山川森林的一呼一吸,让身心融入自然,体验舒适的慢生活。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地”、“三天奇观”、“最美森林·最美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的黔南,在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上有着绝对优势。目前,黔南全州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为64%、2225万亩、6200多万立方米,共有国家森林公园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8个,城市湿地公园16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数位居贵州之首。2017年,森林旅游业接待游客1857万人次,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106亿元。黔南正日益成为珠三角、长三角市民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黔南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等11部委列为州(市)级“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获“省级森林城市”命名。独山紫林山国家森林公园列入全省“五个100”旅游重点工程建设,成为黔南森林旅游的“标杆”景点。都匀青云湖森林公园成功纳入城市森林旅游开发建设,三都尧人山森林公园融入水族文化旅游综合规划,瓮安朱家山森林公园已寻得招商伙伴整体开发,荔波兰鼎山、贵定甘溪两个省级森林公园正在规划建设。都匀市获得“全球绿色城市”,三都尧人山、龙里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被评为“中国森林氧吧”。

  今年7月7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公布了第二批20家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名单,黔南的都匀青云湖、平塘京舟、荔波兰鼎山森林康养基地名列其中。截至目前,黔南州已成功申报3个“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4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这些项目建设,使地处贵州高原南部山区的一座座城市增添了灵性,彰显着“显山、露水、见林、透气”的独特风格。

  今年5月13日,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定管理委员会宣布,贵定县成为全国首个“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单位”,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等13家刺梨加工企业被列为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试点单位。

  2017年,全州林业总产值达266.50亿元,今年预计达330亿元。

  多年来,黔南把生态保护与利用、兴林与富民、生态与产业有机结合,用一个个改革创新的实例,破解了“生态与贫穷伴生”的魔咒,林业产业发展成为贵州省步伐最快、建设成效最明显的地区。

  全州2471万亩集体林地,已确权2214万亩,颁发林权证2169万亩,发放林权证39.56万本,集体林权发证率达97.97%。森林资源投保面积1286万亩,占全州集体林地的52%,大大减少了农民的务林风险。

  2004—2018年,黔南获得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生态补偿基金10.98亿元,151万农民受益。获退耕还林补助35.15亿元,44.5万户农户、172.7万人受益。争取到国家生态护林员指标9258名,自筹资金安排1657名,每人每年可获得国家补助1万元,带动10915户43854人脱贫,林业扶贫作出新贡献。

  今年1月,《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建设。到2020年,全州林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2600万亩,森林面积不低于2225万亩,森林蓄积量达7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5%;培育五大产业十大基地800万亩,林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建设千里多彩生态廊道、10万亩多彩景观林、100个多彩森林村寨,提升十大景区景质量;创建黔南国家森林城市,12县(市)成为省级森林城市。

  绿色发展 走上新型工业化之路

  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同样体现了黔南的绿色新政理念。多年来,黔南严把投资入口关,对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且效益低下的“包袱性”项目,不论要求多低,都拒之门外,婉拒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换取效益的高污染、高耗能投资项目上千个。从当初来者不拒的“饥饿招商”到现在科学合理的“选商”,黔南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大批绿色、生态企业纷至沓来。

  黔南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壮大能源、化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民族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各工业园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创新经营模式、夯实配套设施,实现了园区工业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装备制造业初见成效,引进机床、汽车、机电设备、工程机械、能矿机械、电器成套设备等门类的大批规模企业,行业增加值占全州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医药产业形成了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生化药品、医疗器械、药用包装等多品种的生产体系。贵州信邦制药和贵州神奇制药两家上市企业进入中国医药500 强,全州药品生产企业共拥有药品注册品种近300个;建材行业形成支柱,呈现出增长较快、产品多元、产能提升、利废高效的发展态势。

  林产工业园是黔南将一二产业紧密结合的典型示范园区。目前,已在全州规划建设5个林产工业园,为全州林业生态资源产品的有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其中,龙里“黔中板材家具产业园”在民营企业主导创办园区和产业链招商等方面,已探索出成功经验,推进中、高档林产品家具板材生产加工企业聚集,打造贵州木制品及家具产业链最完善、配套设施最完备、达到国际前沿水准的木制品及家居产业制造基地。林产工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全州林业产业由规模小、布局散、层次低向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效益化转型发展。

  在黔南工业重地福泉,一大批化工企业通过技改,成为率先实现节能减排的先锋企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已由原先作坊式粗放型生产企业变身为环保设施越来越完善、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现代化工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100强企业”等诸多殊荣,去年 8月2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首发上市。

  多年来,黔南在“保生态”与“促发展”这对看似对立的关系中,探出一条双赢之路,开启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新政。黔南精心哺育的林业资源正在转化为绿色红利,不仅筑牢了“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富甲一方百姓。

  “天眼”助推旅游业“井喷”

  “天眼”小镇位于黔南州平塘县克度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与FAST项目直线距离5公里。按照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重点规划建设漩涡星系广场、中轴迎宾广场、FAST访客服务中心、暗夜观星园、天文教育园、天文时光村、平塘星酒店综合体、天文风情客栈、光影天街、万国风情美食街、星空游乐场、欢乐葡萄园、科旅度假园等十五个项目,将平塘天文小镇建成集天文科普、宇宙探秘、旅游度假、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科技旅游目的地。

  “天眼”的建成,让平塘县天文小镇成了“世界上看得最远的地方”,被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评为首批十大“中国科技旅游基地”之一,为黔南乃至贵州旅游增加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中国天眼”理论上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接近宇宙边缘。发现脉冲星只是其使命之一,未来它还将在中性氢观测、谱线观测、寻找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乃至搜寻地外文明(外星人)。

  “天眼”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差不多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如果沿着天眼的外围走一圈,差不多需要40分钟。天眼的钢圈梁总长度超过1.6千米,将上万根钢索牢牢固定住,索网结构上共有4450块长约11米的三角形反射面板,150块四边形的发射面板。每块反射面的背后都有钢索牵拉,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来调整瞬时抛物面的方向。

  依托“中国天眼”,平塘县克度镇从2015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目前小镇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即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的项目有天幕商业街、天文时空塔、星辰天缘酒店、天文体验馆、FAST观景台与天文观测演示项目等20余个项目。

  行走在天文小镇,不少脑洞大开的元素让人耳目一新:天文望远镜形状的路灯、行星形状的球幕电影院、充满现代感的天文体验馆,高耸着99.99米的天文时空塔,行星路牌标志……这座处于深山中的小镇,与充满太空与未来元素的建筑与设计,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天文小镇的建设也在全国掀起了天文科普旅游热潮,这座深居大山的“仰望天空之城”,因为“天眼”轰动世界的科学成就与天文价值,吸引大量游客蜂拥而至,甚至不少外国游客专门赶赴平塘,只为一睹“天眼”风采。

  与火爆的天文游相呼应,天文小镇相继被评为先后获得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国家科普示范基地、国家4A级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一些酒店也与广东等地的一些学校合作,开展冬令营、夏令营等活动,吸引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前往。

  据统计,2017年,平塘县旅游总收入102.49亿元,同比增长55.05%,共接待游客1274.11万人次,同比增长68.04%。其中,省外游客为868.94万人次,同比增长62%;入境游客为16883人次,同比增长115%。

  “绿色黔南”如今的发展,如今已经越来越多姿多彩。(文 高永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